詩詞典故·懶殘煨芋
典源出處 唐·袁郊《甘澤謠》:“懶殘者,天寶初,衡岳寺執役僧也。退食,即收所余而食,性懶而食殘,故號懶殘也。晝專一寺之工,夜止群牛之下,曾無倦色,已二十年矣。時鄴侯李泌寺中讀書,察懶殘所為,曰:‘非凡物也。’聽其中宵梵唱,響徹山林,李公情頗知音,能辨休戚,謂:‘懶殘經音凄惋,而后喜悅,必謫墮之人,時將去矣。’候中夜,李公潛往謁焉,望席門通名而拜。懶殘大詬,仰空而唾曰:‘是將賊我。’李公愈加敬謹,惟拜而已。懶殘正撥牛糞火,出芋啖之; 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公捧承盡食而謝。謂李公曰:‘慎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公又拜而退。……后李公果十年為相也。”《鄴侯外傳》亦載。文略。
釋義用法 懶殘即明瓚禪師,是位得道的高僧,但平時只在寺中作雜役,無人知曉。李泌聽出他誦經聲音不凡,知其非常人,夜間悄悄去拜謁,懶殘開始不接待,后來才給了李泌半塊芋頭,對他講,不要說出去,你去做十年宰相。后以此典表現求取功名事;也用以借指與寺僧夜話等。
用典形式
【分芋】 清·黃景仁:“柔櫓一聲塵夢覺,任荒雞,促舞三家店。分芋事、久無驗。”
【芋火】 宋·張元干:“他年芋火談空夜,雪屋松窗約過冬。”
【煨芋】 宋·陸游:“煨芋當時話已新,如今拈出更精神。”明·高啟:“風廊聽竹移廣簟,雪屋煨芋明高燈。”
【十年相】 宋·陸游:“身存那用十年相,陂壞且為兇歲儲。”
【煨芋火】 清·王士禛:“殘僧夜雪煨芋火,童子開門尋澗泉。”
【煨芋頭】 宋·范成大:“去矣莫久留桑下,歸歟來共煨芋頭。”
【煨芋師】 宋·范成大:“少日羹藜子,老來煨芋師。”
【衡山芋】 清·錢謙益:“成者桑樹衡山芋,剔盡寒燈夜話遲。”
【懶殘芋】 宋·陳與義:“勝事遠公蓮,深心懶殘芋。”
【懶殘殘】 宋·蘇軾:“牛糞火中燒芋子,山人更吃懶殘殘。”
【山中煨芋】 清·丘逢甲:“冷盡山中煨芋火,擁爐人懶共僧談。”
【芋火對懶殘】 宋·蘇軾:“他年記此味,芋火對懶殘。”
上一篇:詩詞典故《開口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截發留賓》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