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舒亶》唐宋詞匯評賞析
【小傳】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亦樂居士。明州慈溪(今屬浙江)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授臨海尉,因手刃犯人自劾棄官。神宗熙寧中,王安國當國,召為審官西院主簿。七年使熙河括田,還,以功改提舉兩浙常平。八年,入為權監察御史里行,加集賢校理。元豐二年(1079),論奏蘇軾謝表譏切時事,并上其詩三卷,釀成“烏臺詩案”。三年,擢同修起居注,改知諫院。四年,權侍御史知雜事、知制誥,兼判國子監、判司農寺。五年,試給事中,權直學士院,為御史中丞。六年,以奏事詐偽追兩秩勒停。哲宗紹圣元年(1094),復通直郎,管勾洞霄宮。徽宗崇寧元年(1102),起知南康軍。改知荊南,以功遷龍圖閣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近人張宗祥輯有《舒懶堂詩文存》三卷,收入《四明叢書》。詞有趙萬里輯本《舒學士詞》一卷。
【傳記資料】
《宋史》卷三二九
《東都事略》卷九十八
《寶慶四明志》卷八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一、三○一、三○二、三一一、三一三、三二五、三二六、三三五
【著述】
劉毓盤《輯校舒學士詞跋》:厲鶚《宋詩紀事》曰:“亶,字信道,慈溪人,治平二年進士,試禮部第一。神宗朝,官御史中丞。徽宗朝,累除龍圖閣待制。有集。”《宋史》本傳曰:“亶初調臨海尉,擅殺人。王安石當國,聞而異之,命治鄭俠獄。竄俠嶺南,再擢權監察御史里行。李定劾蘇軾作詩謗毀時政,儋和之,并及司馬光、張方平、范鎮、陳襄、劉摯、王銑等。 再遷御史中丞,舉劾多私,氣焰熏灼,見者側目。以受廚錢事發下大理獄,特詔追兩秩,勒停。儋好以疑似排抵士大夫,坐微罪廢黜,遠近稱快。十余年,始復通直郎。辰溪蠻叛,蔡京使知荊南,以開邊功進龍圖閣待制。卒,贈直學士。”黃升《花庵詞選》曰:“亶即與李定同陷東坡于罪者。”陸游《老學庵筆記》曰:“元豐中,蔡奴母仇氏,初在民間,生子為浮屠,即佛印。又為廣陵國子博士李問妾,生定,出嫁誥氏,生蔡奴,以色著。東坡作朱壽昌訪母詩序,譏切世之不養者,刺其不為生母服也。定大恨,遂構大獄。”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曰:“沈括先與東坡同在館閣,后察訪兩浙,至杭,求坡近詩,簽帖以為訕忽。李定之獄,實本于括云。”括字存中,錢唐人,嘉祐八年進士,官龍圖閣待制。坐事謫均州,復光祿少卿。有《長興集》、《夢溪筆談》。《宋史》亦有傳。余今歲秋,省試復報罷,乃渡江。戊己間,吾師錫山薛叔耘(福成)觀察明州,往謁焉。師旋擢湘泉,入為太常卿,充出使英、法、義、比大臣。始以親老辭歸,今十五年矣。舊地重游,似曾相識,登范氏天一閣,見《舒學士集》十卷,孤本也。錄其詞一卷,以曾慥《樂府雅詞》校之,多《醉花陰》一首。秦刻有闕訛,得此為善本。王灼《碧雞漫志》曰:“舒信道詞思致妍密,要是波瀾小。”王士禛《花草蒙拾》謂“空得郁金裙”等句,乃出若輩手,豈不可惜。括詞亦不傳。趙令畤《侯鯖錄》曰:裕陵極賞其《開元樂》四詞,今唯此存焉。詔毀蘇集,而蘇集獨傳,得無愧色耶。光緒壬寅,江山劉毓盤校畢并識。
趙萬里《了齋詞輯本題記》:舒信道有次瑩中《菩薩蠻》元歸詞,見《樂府雅詞》,惜《了齋全集》明以后久佚,其原作今無由考見矣。至了齋事跡,則有元季裔孫陳宣子所輯年譜在,可與 《東都事略》、《名臣言行錄》、《宋史》本傳互證。萬里記。
趙萬里《舒學士詞輯本題記》:案《舒學士集》久佚,其詩余載《樂府雅詞》,凡四十八首。江山劉毓盤先生嘗云,于范氏天一閣見《舒學士集》十卷,錄其詞一卷。校以《雅詞》,多《醉花陰》送陸宣德一首。此說也,余頗疑之。案送陸宣德一詞,始見于《梅苑》,與“月幌風簾”一首銜接,不注撰人。《歷代詩余》誤以為舒作,不圖與天一閣本適合。以《梅苑》原文校之,文字又不盡同。此不可解也。檢阮元《天一閣書目》及薛福成《天一閣見存書目》,均未見有《舒學士集》。果范氏藏書有出于目外者耶。意劉君篤老著書,其所稱刻或有出于記憶,所謂天一閣本者,非依托即誤記也。附書于此,以質世之博雅君子。萬里記。
上一篇:《賀鑄·秋風嘆(燕瑤池)》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晁端禮·舜韶新》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