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兮朅兮,①我的哥啊多威風,
邦之桀兮。②在咱衛國數英雄。
伯也執殳,③我哥手上拿殳杖,
為王前驅。④為王出征做先鋒。
自伯之東,⑤打從我哥東方去,
首如飛蓬。⑥我的頭發亂蓬蓬。
豈無膏沐,⑦香油香膏哪缺少,
誰適為容!⑧叫我為誰來美容!
其雨其雨,⑨好象天天盼下雨。
杲杲出日。⑩天天太陽象火盆。
愿言思伯,(11)一心只把哥來想,
甘心首疾!(12)哪怕想得腦袋疼!
焉得諼草?(13)哪兒去找忘憂草?
言樹之背。(14)為我移到北堂栽。
愿言思伯,一心只把哥來想,
使我心痗!(15)病到心頭化不開!
(據余冠英譯有改動)
【注】①伯:兄弟姊妹的排行中,最年長的稱伯,余依次為仲、叔、季;這是女子對丈夫的稱呼,意為哥哥。朅(qie):英武壯健的樣子。②邦:國。桀:通杰,杰出的人材。③殳(shu):古代兵器,長丈二,竹制、竿狀。④前驅:在前導引的先鋒。執殳杖為先鋒的是中士(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⑤之:往、到。⑥飛蓬:蓬草遇風易折,狂飛四散,且彎曲混亂,喻久不洗沐敷油的亂發。⑦膏:潤發的油。沐:洗頭。⑧適。悅(用馬瑞辰說)。容:美容修飾。⑨其:發語詞,含有祈使語氣。⑩杲杲(gao):日光明亮的樣子。(11)愿言:念念不忘的樣子,猶睠然(用聞一多說)。(12)甘心首疾:情愿頭疼。(13)焉:何,哪里。諼(xuan)草:即萱草。萱與諼同音,而諼意為忘記,故萱草諧諼之音,又叫忘憂草。(14)言:而。樹:栽種。背:古北字。古代中原房屋多座北朝南,背即北堂、后庭、北階。(15)痗(mei):病,不舒服。
這是一首較早的“閨怨”之作。詩中女主人公在目睹自己的丈夫出征的動人情景時,曾為他的威武雄壯、勇當先鋒而自豪,但在出征之后,自己卻陷入了無盡的相思之中,深為所苦,無法擺脫。全詩短短四章,六十四字,卻是一唱三嘆,情真意切,寫活了這位思婦的神情心態。
全詩圍繞“思”字這個中心,采用映襯對比,層層遞進,不斷深入的結構方法,章與章之間轉折變化,而又環環緊扣,一氣流轉,把女主人公心理的微妙變化,表達得曲折有致,讀來情趣盎然,興味無窮。
首章采用賦的手法,從正面描寫部隊出征對,女主人公的丈夫為國王作先鋒的威武場面,突出了對這位武士的高度贊美,也為日后的思念作了鋪墊。也許,這位女主人公就站在由國王帶領的浩浩蕩蕩的出征隊伍旁邊,整齊的隊伍正向東方開去,猛然間,她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啊,在滾滾人流中,那武壯高大的身材,真如鶴立雞群;你看,他手中還舉著長長的殳杖呢,在旌旗的簇擁之下,在震天的戰鼓聲中,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在隊伍的前頭。這是何等氣派!女主人公不禁為之驕傲自豪,而且心中也多少有些洋洋自得了。于是,她連連發出了贊嘆之聲,三個“兮”字,一個“也”字,從強烈的語氣上極為生動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內心的難以控制的喜悅。此時,她可能會想到,由于丈夫的杰出才能,他在戰爭之中一定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然后建立大功,班師奏凱,爭得更大的光榮。她目送丈夫漸漸遠去,心中充滿著美好的希望,蕩漾著無法平靜的自豪之感和喜悅之情。本章洋溢著愉悅情緒,與以下三章將要表現的苦苦思念,恰成對照,兩相映襯,十分生動。
第二章“自伯之東”一句,是本詩的一大轉關。自從東征之后,隨著時光漸漸流逝,原來那種興高采烈的情緒已經消失,相隨而來的卻是女主人公在閨中冷冷清清地愁思苦戀。以前對于榮譽的憧憬,有如電光之一閃,倏然而逝,而對于親人的深切思念,卻變成了無窮痛苦,壓倒一切。這是這位年輕單純,看來還不更世事的女子始料未及的。由于丈夫久久不歸,她無心打扮,并且變得憂傷和慵懶起來,甚至連頭發也不梳洗了,思念之苦與日俱增,后悔當初不該讓他去當兵。第三段,更進了一層,她日日盼望丈夫歸來,卻一天天落了空,這種折磨人的思念,使她平添了頭疼的毛病。但她不僅不愿放棄這種思念,并且還自覺地以思念為樂事,用生理的痛苦(“首疾”),來撫慰心靈的痛苦。然而,生理的承受力畢竟是有限度的,到了第四段,這位一心只把哥來想的少婦,已達到病到心頭化不開的程度,她希望得到忘憂草來消除痛苦,但是天下又哪有這種靈驗的草呢?她終于無法自我解脫,相思成病。這里,她對丈夫的深摯之愛和痛苦思念,達到了頂點。全詩各章就是這樣層遞而下,步步推進,有如抽絲剝繭,既清晰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思想變化的軌跡,又一層層深化了感情。末章以“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收合全詩,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這位閨中少婦結局怎樣呢?她日夜思念的丈夫,將來真的能衣錦榮歸嗎?會不會喋血沙場,拋骨異鄉呢?這些,當然是難以預料的。本詩到這里以不結為結,真是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深切的閨怨之情表達得充分而又自然。
為了加強表現力,本詩在短短篇幅中,還比興兼用,對于刻劃女主人公的外貌和心理,起了很好的作用。第二章以蓬草比喻女子散亂的頭發,十分生動形象,女子的愁苦憔悴形態,躍然紙上。第三章進一步以“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的興象,把思念丈夫之情物化為具體可感的形式,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審美層面。這兩句是興而兼比。這位女子多么盼望下雨啊,好讓甘霖滋潤焦渴的萬物,也滋潤干涸的心田,可是老天爺卻偏偏烈日當頭,有違人愿,用來比喻女子極盼丈夫回家,可是他天天沒有音信,始終沒有回來,難怪她要“首疾”而“心痗”了,這把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表現得入木三分。據《藝苑卮言》記載,明代詩人楊慎謫戍滇中之后,他的妻子黃峨在四川新都縣的老家寫了一首思念楊慎的《寄外》詩,詩為七律,第三聯是“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分別采用詩經《采薇》中“曰歸曰歸,歲亦暮止”和本詩中“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的成句,稍加變化,寫出了征人、思婦雙方的不得團圓的怨苦,傳為名句(見《楊慎詩選》附錄)。也可見此詩影響的深遠。
上一篇:《伐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伯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