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糾葛屨,① 葛草鞋子穿腳上,
可以履霜!② 嚴寒冬天踏冰霜!
摻摻女手,③ 纖弱女子的細手,
可以縫裳。④ 縫出漂亮好衣裳。
要之襋之,⑤ 縫好衣腰縫好領,
好人服之。⑥ 家主穿上暖洋洋。
好人提提,⑦ 家主舒適又安祥,
宛然左辟,⑧ 遇人謙讓在路旁,
佩其象揥。⑨ 象牙搔首戴頭上。
維是心褊,⑩ 只是心地太偏窄,
是以為刺。 寫首詩兒刺心腸,
【注】①糾糾:葛草繚繞。②葛屨履霜:意謂縫衣女無棉鞋過冬。③摻:纖弱。一作纖,音同。女:指縫衣女。④裳:原指下衣,這里泛指衣服。⑤要:即腰,作動詞,謂縫衣腰。襋(ji),作動詞,謂縫衣領。⑥好人:指縫衣女的家主。⑦提:同媞。媞媞,安舒的樣子。⑧宛然:謙讓的樣子。辟:同避,左辟,在路左回避。⑨象揥(ti):象牙做的搔首,可以摘發。⑩心褊:心地偏狹,意謂待人刻薄、嗇吝。
這首詩,是寫一個辛勤勞動的縫衣女,受到家主的虐待,因此作者寫詩予以諷刺。全詩共兩章,首章六句,次章五句,結構脈絡清晰,主題突出。尤其詩中的細節描寫,是比較成功的,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首章用白描的手法,巧妙地描繪出了縫衣女的典型形象。為了更加突出縫衣女的鮮明形象,作品只抓住三個細節描寫,就把她的形象十分清晰的勾畫出來了。開頭兩句,寫縫衣女在嚴寒冬天,還穿著葛屨在冰霜路上行走,以少勝多,極其概括地說明家主待她甚為刻薄。此其一。三、四兩句,只寫縫衣女手指纖弱,便以此暗喻她身體衰弱,然而卻在家里承擔著繁重的縫衣勞動。此其二。第五句,意思是寫縫衣女日夜操勞不停,她縫好衣腰,又縫好衣領,表現她異常辛苦。此其三。作品即通過這樣極為平凡的三個細節描寫,便把縫衣女辛勤勞動卻受到虐待的形象和盤托出。第六句,寫縫衣女做好衣服后,家主于是便馬上穿在身上,以此與縫衣女的辛勤勞動,作了鮮明的對照。不難看出,在這里。已經稍微透露出對“好人”的不滿情緒。
次章前三句,是用白描手法描寫“好人”養尊處優、生活舒適安祥的形象。通過上章描寫縫衣女的形象與“好人”形象的對比,便異常自然地揭示出“好人”極其儉嗇的行為。因此,最后兩句,又用簡潔明確的語言,說明作者所以寫了這首詩,對“好人”進行諷刺。這章詩,作者也是抓住三個細節描寫,即把“好人”令人厭惡的形象如繪如畫地描繪出來了。具體地說,作品寫“好人”穿上新的服裝,頭上戴著象牙搔首,表現出一幅舒適安祥的神態;表面看來,她好象很有禮貌,總是謙讓在路的一旁。其實并不然。從她對縫衣女的虐待,就可以看出她的虛偽性。所以,作者便直接用“維是心褊”一句,就把她心地偏急。待人儉嗇的假象暴露出來了。可見,“是以為刺”一句,其中蘊含著作者對“好人”的強烈不滿、對縫衣女的無限同情。
此詩雖然描寫了縫衣女和“好人”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但它的側重點,主要還是在著意描寫縫衣女的形象,充滿對縫衣女的同情。因此,這首詩,在《詩經》中應屬于反映女性生活的詩篇。
關于這首詩的主題和作者,朱熹的見解,很有參考價值。他說:“魏地陿隘,其俗儉嗇而褊急,故以葛屨履霜起興,而刺其使女縫裳,又使治其要襋,而遂服之也。”(《詩集傳》)他認為此詩所寫,是縫衣女與其家主的矛盾,并非階級對立關系。這種看法,是比較客觀的。今人把詩中縫衣女說成是“女婢”(女奴)、“好人”是奴隸主貴族,顯然是受“階級斗爭論”極左思潮的影響所致。朱子又疑此詩“即縫裳之女所作”(同上),從詩作所表現的內容來看,他的看法是頗有道理的。
上一篇:《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葛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