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皎兮,① 月兒出來亮晶晶,
佼人僚兮,② 月照美人撩人心,
舒窈糾兮。③ 姍姍細步苗條影。
勞心悄兮!④ 一夜相思神不寧!
月出皓兮, 月兒出來白皓皓,
佼人懰兮,⑤ 月照美人更多嬌,
舒懮受兮。 姍姍細步仙姿飄。
勞心慅兮!⑥ 一夜相思夢魂勞!
月出照兮, 月兒出來照四方,
佼人燎兮,⑦ 月照美人閃銀光,
舒夭紹兮。 姍姍細步柔腰蕩。
勞心慘兮!⑧ 一夜相思思斷腸!
【注】①皎:潔白光明。②佼:或作姣,美。僚:美好貌。③舒:徐。窈糾(yaojiao):形容女子行動時的曲線美。下面“懮受”、“天紹”均與此意同。④勞心:憂心,形容思念之苦。悄:深憂貌。⑤懰(liu):妖媚,美好,⑥慅(cao):憂愁不安貌。⑦燎:朱熹《詩集傳》:“燎,明也。”⑧慘:憂愁煩躁不安貌。《詩經》中慘與“懆”通用,現代漢語作躁。
這是一首月下懷人的情詩。“天下三分明月夜”(徐凝),自然界佳景無數,令人神往的要算明月之夜了。而月下懷人,則是最富于詩意的情事。《月出》便是一首最早寫月下懷人的詩篇。詩每章首句寫月夜之皎潔明亮,二、三句描寫意中人在月光照耀下艷麗多采,風姿動人。那激揚的聲調,仿佛愛情之火在詩人胸中燃燒,那拳拳愛慕而贊美之心,又仿佛蕩漾著男子眷戀麗人的似水柔情。如此良宵,伊人渺渺,第四句詠嘆相思之勞。每章詩前部分力狀“佼人”之美,后部分突出(我)“勞心”之苦。而“月出”值得玩味之處,在于它將前后兩種看似無法調和的情景成功地調和起來形成詩的和諧而統一的完整境界。
《詩經》中有許多懷人之作,但所懷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動場景各異。那“寤寐求之”的“窈窕淑女(《關雎》),相逢在河邊左采右采采荇菜。那一見為之傾心的“所謂伊人”(《蒹葭》),原來謀面于蘆葦青青的深秋早晨,白水環繞的河那邊。而本詩的心上人,卻在明月流輝之夜,隨著男子對月興懷,她仙姿搖曳,若隱若現。詩人巧用特定環境中的夜色和“皎”、“皓”、“照”的月光,織成空明剔透的朦朧意境,給詩、給愛情、給整個大地似乎都罩上一層乳白的紗,又象籠著輕紗的夢,于是月更明了,人更美了,相思之苦苦中有甜了。朦朧美美化了詩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又給讀者于美的享受中以凝思、遐想,收到司空圖所說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妙。這就是這首詩久傳不衰、神韻獨具的藝術魅力,諸如《關雎》、《蒹葭》一類的情詩皆無。詩大約是用陳國方言寫成,所用的詞語在《詩經》中多不經見。全詩只見名詞“月”、“人”、“心”和動詞“出”,除“兮”外余皆形容詞,而這些形容詞如首章的“皎”、“佼”、“僚”、“窈”、“糾”、“勞”、“悄”,次章的“皓”、“佼”、“懰”、“懮”、“受”、“勞”、“慅”,三章的“照”、“佼”、“燎”、“夭”、“紹”、“勞”、“慘”(懆)等二十余字,都有聲韻的關系,使讀者不期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深刻的悵惘。詩用民歌復沓形式詠嘆,通篇句句押韻,且多疊韻雙聲,(如“窈糾”,“懮受”,“夭紹”)讀來悅耳動人。歷代見月懷人,望月思鄉,大抵起源于陳風吧,宜乎后人推為三百篇中情詩的杰作。
上一篇:《旱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有杕之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