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閣圖
清·高翔作
紙本水墨
縱六九厘米
橫三八厘米
藏揚州市博物館
此圖右上方隸書題“彈指閣”三字,下鈐“高生老”和“安隱”朱文印兩方。左上方行草自題詩一首:“蓮界慈云共仰扳,秋風籬落扣禪關。登樓清聽市聲遠,倚檻潛窺鳥夢閑。疏透天光明似水,密遮樹色冷如山。東偏更羨行庵地,酒榼詩筒日往還。”詩后題款:“彈指閣落成圖,請倚清四兄先生和正。世愚弟翔。”下鈐白文“西唐”印一方。
這幅畫題首也有兩首詩。一為行書“六月十九日瞻禮大士畫像”,一為隸書“繡塔詩”。書體古秀有別趣。畫家一再品題,可見是得意之作。
這是一幅寫實的園林小景,址在今揚州天寧寺外的梅嶺西園內。據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四載:“枝上村,天寧寺西園下院也,在寺西偏,今歸御花園。舊有晉樹二株,門與寺齊,入門竹徑逶迤,花瓦墻周圍數十丈,中為大殿,旁建六方亭于兩樹間,名曰晉樹亭,為徐葆光所書。南構彈指閣三楹,三間五架,制極規矩。閣中貯藏圖書玩好,皆稀世珍。閣外竹樹疏密相間,鶴二往來閑逸。閣后竹籬,籬外修竹參天,斷絕人路。”文中描述與畫面不盡相同,這是由于高翔畫的是彈指閣落成之時,當時是天寧寺的下院。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于寺西建造行宮的時候,高翔已辭世六年了。李斗所寫的正是清高宗乾隆南巡之后,彈指閣已是御花園的景象了,然而“幽靜”、“深秀”之美始終保持著。
這幅畫布景不多,也很尋常,意境卻見幽邃。構圖穩重凝練,竹籬、樹、屋和人,組合相當嚴謹。畫面右邊是一座樓閣,樓上懸掛著佛像,像前有供桌,設香爐一座。樓下置一榻。畫面從左至右竹籬橫斜,直隱于屋后芭蕉叢中。左偏有一柴扉,可通院外。庭前大樹五株,三兩錯落其間。樹下兩人對話,一年青者似躬身求教,年長者頭戴斗笠、手拄木杖,兩人絮絮對語,舉止閑雅,氣氛和諧。
彈指閣圖
此畫既簡淡而又秀潤。線條行筆清和凝練,巧拙互用,有節奏感。用淡墨點染,若淡若疏,既淡而厚,既古拙而又松秀。整個畫面,清似水,明如鏡,質樸無華,清韻過人,文人畫中之上品也。
宋代歐陽修曾說:“蕭條澹泊,此難畫之意……故飛走遲速、意近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試筆》,見《佩文齋書畫譜》)《彈指閣圖》最成功之處,就是表現了一個“靜”字。畫家在用筆方面閑適自如,無劍拔弩張之態。在布景方面穩定均勻。為了表現靜態,畫家不畫鳥雀跳躍紛飛,而僅在樹上畫一鳥巢,說明這兒人跡少,是鳥雀棲息處也。而樹上藤蘿垂掛,仿佛景物與時間都凝固了一樣,正如詩中所說的“登樓清聽市聲遠,倚檻潛窺鳥夢閑”的意境。以此來反映韶光易逝如彈指間,《彈指閣圖》這一主題思想是相當貼切的。
上一篇:《漁翁漁婦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松鶴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