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草蟲圖
明·孫隆作
絹本設色
縱二二.九厘米
橫二一.五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此冊共十二圖:海棠白頭、紅蓼蜂蝶、蓼花螳螂、荷塘鹡鸰、水藻玄蟬、秋塘青蛙、紡織娘、蜀葵、黃菊、紫鈐芥、黃葉麻雀、秋草蝗蟲。此其中黃菊、紡織娘二頁。上無款,只“孫龍圖書”朱文一方。
明前期花鳥畫創作以畫院為中心,筆墨工致、設色明麗的“院體”一直占畫壇的統治地位,這一畫風直到嘉靖以后,隨著“浙派”和畫院勢力的減弱而衰落。宣德間,孫隆(又作孫龍)以文人畫審美理想創寫意花鳥畫,融合了五代徐熙落墨花及北宋趙昌沒骨法而有所變化,自成一家之體。
從中國畫發展史實來看,不論山水、人物、花鳥等,都是經過較長的藝術實踐才由稚拙逐步走向成熟的。物象的描繪是隨著深入實際觀察,表現能力的提高,才達到造型嚴謹、周密不拘的境地,形成較完美的理法規范。嗣后由工整細致轉向瀟灑放逸,由講究寫實“圖真”轉向重在寫意神似,由質實刻畫轉向疏松隨意。形象概括也逐步由具象向半抽象、意象化演變。孫隆這套圖冊,即體現了明中葉花鳥畫領域里的這種畫風轉變,他的藝術實踐使文人畫從宮廷“院體”重物理法度的審美觀念中擺脫出來,創造了一種感情宣泄的快捷形式,代表了審美追求上新的探索和開拓,表現了花鳥畫發展的新趨勢。
圖例中的“菊”為“四君子”之一,是文人畫常借以發抒“性靈”或個人心緒、抱負的一種常用題材?!包S菊獨得秋氣爽”,以寄托清高的志向。圖中以簡括的筆道和沒骨點垛相結合,表現菊花靈動幽致的神態。畫面下部菊干順筆所至,似枝似盆,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其他圖例,如“紡織娘”沒骨、點垛更見筆墨松靈,湖石大筆潑寫,草蟲信手拈來,氣韻不凡。縱觀這套十二張圖冊,其特點在:一、變工筆拘謹畫法為放縱率意的闊筆沒骨大寫意,色墨淋漓,有幾幅頗有外來的水彩畫的趣味。二、取鑒南宋盛行的“折枝”冊頁畫法,畫面簡潔明快,主體突出,描繪集中。三、不論用墨勾潑或用色點垛,處處“見筆”,在絹本上強化干濕對比效應,能于松靈隨意中顯生動鮮活,富有趣味。
孫隆這種近似即興式的沒骨寫意畫,是和宮廷“院體”相對立的,體現了與工筆不同的風貌。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所說“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細者”,前者指寫意,后者指工筆。孫隆這種重在神韻精心巧思的“小品畫”,對后世寫意花鳥發展啟迪較大,如明中期弘治時的郭詡恣肆放逸的大寫意花鳥畫派創格和孫隆的藝術開拓是不無關聯的。
花鳥草蟲圖
上一篇:《芙蓉鵝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梅下橫琴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