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圖
元·高克恭作
紙本水墨
縱一二二厘米
橫四二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墨竹,是中國繪畫史上久畫不衰的題材。自宋代文同、蘇軾以后,數量相當多的畫家都喜畫竹。除李衎、顧安、柯九思等畫竹專家外,如高克恭、趙孟頫、倪瓚等山水畫家也以墨竹擅場。或梳風拂云,或傲雪凌寒,或澹蕩清空,或深厚郁茂,游戲三昧,各抒性靈。
高克恭嘗自題墨竹云:“子昂(趙孟頫)寫竹,神而不似,仲賓(李衎)寫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兩此君也。”可見其自負,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畫竹的美學觀。雖然從實物來看,趙孟頫的竹未必不似,李衎的竹也未必不神,但趙氏強調書法的韻味,李氏注重真實的模擬,也是事實。而作為一種畫學理論的提出,這兩種意見都未免偏頗。所以高克恭倡為“神而似”的觀點,事實上就是要求對書法用筆和真實觀察給予“一視同仁”的對待,從而達到主觀和客觀、內容和形式、神似和形似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境界。
《竹石圖》正是貫穿了他的“神而似”的畫學思想。本幅上自識:“克恭為子敬(龔)作。”鈐白文“彥敬”一印。又有趙孟頫一詩:“高侯落筆有生意,玉立兩竿煙雨中。天下幾人能解此,蕭蕭寒碧起秋風。”款“子昂題”。畫家以厚重的筆勢和豐腴的墨彩描寫秋風疏雨、玉立青竿,強調了枝葉的向背紛披、俯仰疏密以及前后虛實的空氣透視關系,特別是石根的幾葉小筿,充沛著一種生生不已的活力,顯得清影婆娑、意境蒼茫,令觀者湛懷息機,意冥玄化,真所謂“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文心雕龍》)。
竹石圖
高克恭一生官運亨通。但作為一個有識之士,要想在元朝那樣的政治氣氛中有所作為,終究是不易的。對他一系列的施政,在當時蜚語中傷者大有人在,因而磨煉了他磊落簡傲的秉性。畫如其人,從這幅《竹石圖》中所看到的高克恭,誠如張翥《題高侍郎(克恭)竹石》詩所云:“高侯畫石聊信筆,更著數竹穿云根。豈知王宰須五日,率爾意到精靈奔。齊東野人開一尊,想見盤礴須眉掀。破泓禿穎發光采,渭川太華相雄吞。竹如劍拔石虎蹲,濃雨晝黕蒼煙渾。淋漓滿紙元氣濕,尚帶當時紅酒痕。只今作者漫紛紛,前輩風流無復存。君不見寂寞房山云霧里,古苔空臥老龍孫!”
上一篇:《云橫秀嶺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鵲華秋色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