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陳亢問于伯魚章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 ‘學《詩》乎?’對曰: ‘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 ‘學《禮》乎?’對曰: ‘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陳亢懷疑孔子對兒子或有特殊教育,而孔鯉(字伯魚)講,父親只囑他學《詩》與《禮》。
學《詩》,不僅識物明理,更能知言善語,故“不學《詩》,無以言”。學《禮》,不僅品節詳明,且能培植德性,故“不學《禮》,無以立”。學《詩》重在知,學《禮》重在行。孔子教兒子,就是知與行。
陳亢知道了孔子不偏愛兒子,但他專用了一“遠”字。父親為何疏遠兒子?漢儒嘗據五行解釋,父親疏遠兒子,親近孫子,如木遠火而近土。今日民間亦有隔代親的說法。
上一篇:《陽貨欲見孔子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陳司敗問昭公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