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倒猢猻散
【釋義】
大樹倒了,大樹上的猴子都會散去。形容一旦權貴之人倒臺,依附他的人便都一哄而散了。
【出處】
宋·龐元英《談藪(sǒu)·曹詠妻》:“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于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hú sūn)散賦》一篇。”
【典故】
宋高宗時期,曹詠在朝中任職侍郎,善于諂媚奉承,深得奸臣秦檜的歡心。后來,在秦檜的提拔下,連升三級,成了朝中要員。
曹詠做了大官后,很多官員也都見風使舵前來巴結他,唯獨他的大舅子厲德新對他不理不睬,這讓曹詠很是惱火。因為厲德新知道,曹詠能夠有今天,都是因為奸臣秦檜的幫助,一旦秦檜倒臺,那么曹詠等人也必定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后來,秦檜死后,那些依附于秦檜的人一個個垮臺,曹詠被貶新州。厲德新很是高興,還派人給曹詠送去了自己寫的賦《樹倒猢猻散》。文中把秦檜比作一棵大樹,而曹詠等人就是在大樹上居住的猴子。而今大樹倒下了,樹上的猴子也都四處散去了。對于國家百姓來說,真是可喜可賀的一件事。
曹詠看完信后,氣得說不出一句話。
上一篇:標新立異典故故事|標新立異釋義
下一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典故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