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異思遷
釋義
異:不同的,新奇的。遷:變動。看見另一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出處
先秦·管子《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為國家的強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早先,管仲還未效力齊國時,他在好友鮑叔牙的舉薦下,面見齊桓公,齊桓公向他請教如何能讓民眾安居樂業。管仲說道:“士農工商四民,是國家的柱石之民,不可使他們雜居,雜居則說的話、做的事都不一樣。因此,圣王總是安排士住于閑靜之地,安排農民靠近田野,安置工匠靠近官府,安置商人靠近市場。這樣才可以安居樂業。”“那依您的見解,對士該怎么辦?”齊桓公又問。管仲回答:“就讓士群集在一起講學傳藝,他們父與父在一起就講義,子與子在一起就講孝,事君的講敬,年輕的講尊。等養成習慣后,他們的思想就安定了,不會見異思遷。”齊桓公很高興,立即委以重任。齊國遂在君臣二人的共同治理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
用典
因此滿胸抑郁,終不免宗旨不定。見異思遷,是個自然的道理。
——清·黃小配《大馬扁》
上一篇:成語《覆水難收》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諱疾忌醫》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