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書辨疑》的主要內容,《兩漢書辨疑》導讀
《兩漢書辨疑》是為 《漢書》、《后漢書》注釋、糾謬、補闕的著作。清錢大昭著。有樵李沈氏銅熨斗齋刻本,光緒十四年 (1888) 廣雅書局本。
錢大昭 (1744—1813),字晦之,號竹廬。清嘉定(今屬上海市)人。著名學者錢大昕之弟。大昭少年時深得大昕指點教益,畢生治學勤奮,知識淵博,精于訓詁、史學,尤善四史之學; 著述頗豐,除 《兩漢書辨疑》外,尚著有《三國志辨疑》、《后漢書補表》、《補續漢書藝文志》、《邇言》、《爾雅釋文補》、《說文統釋》等。
《兩漢書辨疑》凡42卷。其中 《漢書辨疑》22卷,《后漢書辨疑》 (紀、傳) 11卷,《續漢書辨疑》 (八志) 9卷。本書按 《漢書》、《后漢書》 目錄、紀、表、志、列傳等先后次序,對該書所注釋、糾謬、補闕的內容先行抄錄,然后博采經史傳記、墓銘碑碣、善求辨析。茲舉一例,以見一斑。
[七年] “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 ‘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說。自櫟陽徙都長安,置宗正宮以序九族。夏四月,行如雒陽。”( 《漢書·高帝紀》)
對此,錢大昭就原文與顏師古注提出補正、辨疑三條:
蕭何治未央宮 《太平御覽》引《關中記》云:未央宮,蕭何所造,周回二十三里,疏龍首山土為殿基,殿基出長安城上。
注: ……蓋蕭何初立未央宮……立,閩本作治。
置宗正宮 宮當作官。宗正本秦官,是時始置。
全書提出辨疑條目頗多。以《漢書辨疑》卷1為例,即有目錄2條,高帝紀 63條,惠帝紀8條,高后紀12條,文帝紀22條,景帝紀19條,共126條。故本書“卷佚之富,已十倍于劉氏(指《兩漢刊誤》,五倍于吳氏(指《兩漢刊誤補遺》)。”這些意見受到有關學者的重視。清王鳴盛在《漢書辨疑》序中指出,此書“校訛補闕,精深確當”,“于官制地理,所得尤多”,并盛贊為“班、范之功臣,史家之指南”。建國后中華書局出版的標點本《漢書》、《后漢書》于校勘中吸收了本書的研究成果。
但是,本書有的辨疑條目既無必要,又失之繁瑣。如討論劉邦母親 “夢與神遇” 一句云: “《爾雅·釋言》:遇,偶也。對偶之義。《戰國策》:肹子復整其士卒,以與王遇。高誘注: 遇,敵也。此書 “神遇”,亦對偶之意。小顏(編者按,指顏師古)以為不期而會,失之。”“夢與神遇”本身沒有什么價值,再就此花費筆墨恐怕就沒有必要了。
上一篇:《兩當軒集》的主要內容,《兩當軒集》導讀
下一篇:《臨川先生文集》的主要內容,《臨川先生文集》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