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博望乘槎
【出典】 《漢書》卷六一《張騫傳》:“張騫,漢中人也,建元中為郎……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騫為博望侯。”唐·杜甫《有感五首》其一:“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見《全唐詩》卷二二七)參見“支機石”條。
【釋義】 西漢張騫,因功封為博望侯。傳說他奉命出使大夏國時,曾乘槎尋黃河源頭,溯流而上,竟抵達天河,見到牛郎織女。后因用“博望槎”作為詠仙的典故。
【例句】 ①羨博望、兩泛仙槎,與曼倩、三偷蟠實。(葛長庚《瑤臺月》[煙霄凝碧]2574)作者是道士,故此處以羨慕張騫乘槎至天河來表現自己成仙上天的愿望。②休羨乘槎博望,且聽洞簫赤壁,樂處是瀛洲。(李昴英《水調歌頭·題舫齋》2870)這里以不羨博望侯乘槎游仙境來表示:自己不慕神仙生活;只要能乘“舫齋”遨游,即是人間仙境。
上一篇:典故《博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博西涼》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