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烏龍
【出典】 舊題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九:“會稽句章民張然,滯役在都,經年不得歸。家有少婦,無子,惟與一奴守舍,婦遂與奴私通。然在都養一狗,甚快,名曰‘烏龍’,常以自隨。后假歸,婦與奴謀,欲得殺然。然及婦作飯食,共坐下食。婦語然:‘與君當大別離,君可強啖?!晃吹绵?,奴已張弓拔矢當戶,須然食畢。然涕泣不食,乃以盤中肉及飯擲狗,祝曰:‘養汝數年,吾當將死,汝能救我否?’狗得食不啖,惟注睛舐唇視奴。然亦覺之。奴催食轉急。然決計,拍膝大呼曰:‘烏龍與手?!窇晜?。奴失刀仗倒地,狗咋其陰,然因取刀殺奴。以婦付縣,殺之?!?/p>
【釋義】 唐前小說載,會稽人張然畜有靈犬烏龍,當其妻與奸夫合謀殺害親夫的危急時刻,烏龍咬傷奸夫,救了主人。后世常用烏龍事詠男女偷情。
【例句】 烏龍未睡定驚猜,鸚鵡能言防漏泄。(柳永《玉樓春》[閬風岐路連銀闕]20)這里用“烏龍”典暗寫男女偷情。
上一篇:典故《烏鵲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五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