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烏烏
【出典】 《漢書》卷六六《楊惲傳》:“(惲)報會宗書曰:‘……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shù)人,酒后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唐·顏師古注:“李斯上書云:‘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呼烏烏快耳者,真秦聲也。’是關中舊有此曲也。”按,李斯語見《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原文為“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
【釋義】 古時秦地人習慣以“烏烏”表示歌呼之聲。宋詞中用為典實。
【例句】 ①天涯流落哀聲在,聽烏烏不似內嬌。(劉辰翁《戀繡衾·宮中吹簫》3219)這里以“烏烏”表現(xiàn)吹簫之聲。②城中十萬,有何人、和我烏烏鳴瑟。(劉辰翁《酹江月·中秋待月》3222)這里借以感嘆無人伴和作者鼓瑟歌呼。
上一篇:典故《鶩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烏兔》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