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早梅芳》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花竹深,房櫳好。 夜闃無人到。 隔窗寒雨,向壁孤燈弄余照。淚多羅袖重,意密鶯聲小。正魂驚夢怯,門外已知曉。去難留,話未了。早促登長道。風披宿霧,露洗初陽射林表。亂愁迷遠覽,苦語縈懷抱。謾回頭,更堪歸路杳。
【匯評】
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十一:“垂”字妙,施君美“風吹雨濕衣襟垂”本此。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曉得袖因淚垂,聲因意小,老于個中人。
潘游龍《古今詩余醉》卷八:袖因淚重,聲因意小,真個中人語。
黃蘇《蓼園詞選》:前闋由“曉”字寫入,漸引到“別”字,是未別以前也。后闋從別時寫起,說到別以后,是去路也。詞意綿密細膩,無一剩字。
喬大壯批《片玉集》:制作甚密,起伏亦大。
俞平伯《清真詞釋》:上片與《憶舊游》寫景略同,彼追憶秋宵別緒,此為春景,疑當時即興,故情衷較熱也。此在清真詞集中非其至者,而昔年余輒愛誦之,時居江南,多作遠游,園庭清晏之況惓惓于懷,不能無感耳。今茲錄評,聊寄舊悰,不為典要者也。
下片可參閱《花間》載牛希濟《生查子》詞,牛詞“語已多,情未了”,即此首兩句也;“回首猶重道”,即“苦語縈懷抱”也;“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今以“亂愁迷遠覽”括之。然此論其淵源所自,與詞之勝場初無涉也。下片意境似遜上片之厚,而諦審之,正有逝水飛云之感,其妙寓諸音節,上下兩片雖同,而上宜緩諷者,入下自須急讀,蓋氣韻流利,故聲情辭情之密合自不期其然而然者,豈唯知音,亦曰情深而已。察其關鍵則在結尾。下片雖一氣流走,至五字偶句亦漸緩,更有須特別慢讀者,末句是也。夫字句末也,詞之節拍既不可知,原不足以測音律之微,但即局于形跡,亦有略可意會者。茲假定其上下片各四拍,疾徐不異,而上結以十字五五為句,下則八字三五句法,雖同隸一拍,字數減五之一,即音奏慢了五之一也。若尾文特宜曼歌,猶不與焉。結句既以減字故成為曼聲,于是其前半縱與上片之前半節奏同檢,而居疾徐相形之下不得不為促拍;申言之,拍數雖均,但上片是停勻的,下片由張而弛,故是欹側的;精密言之,拍無平側,音聲實有頓挫,豈非減字故耶。是字句固不足以盡音律,而亦可以推知一二也。觀清真此調另一首“繚墻深叢竹繞”作法全同,末句“路迢迢,恨滿千里草”亦須慢讀,斯為顯證已。摹擬纖悉,示別緒之纏綿,抒寫諧鬯,見行蹤之飄忽,善察調情而能用之者,莫如清真也。
吳世昌《詞林新話》:《草堂詩余》前集卷下冬景類選美成《早梅芳》,此詞上片云花竹,下片有露霧,是春景,不是冬景。
【附錄】
陳允平《早梅芳》:柳初妍,花漸好。可恨行期到。落梅香盡,澹月朦朧微照。風簾銀燭暗,露幕金花小。縱離歌緩唱,殘角又霜曉。瑣窗前,秦吉了。促上長安道。揚鞭西去,幾點稀星尚云表。去程疑是夢,宿酒昏情抱。鳳樓空,瓊簫聲漸杳。
上一篇:周邦彥《夜飛鵲》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周邦彥《早梅芳》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