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塵不染
【出典】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大師》:“(神秀)乃于廊壁書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慧)能自秉燭令童子于(神)秀偈之側,寫一偈云:‘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按:何假拂塵埃,一作“何處惹塵埃”。見《全唐詩外編·全唐詩補遺》卷二。
【釋義】 佛教禪宗南宗六祖慧能偈語有“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語。后世據此意以“一塵不染”喻指佛教徒身心純潔的境界,也借以形容事物純凈無瑕。
【例句】 任山川、珠聯玉綴。一塵不染,一毫不現,真空妙治。(曹勛《水龍吟》[凍云閣雨]1236)這里用“一塵不染”形容雪后的銀白世界。
上一篇:典故《一寒如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尺春風髻》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