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珠海的第二天,珠海度假村的副董事長吳兆聲先生從香港趕回來請我們吃晚飯,席設珠海度假村中餐部的樓上。餐廳靠海那邊,是一式的大玻璃窗,從窗中望出去,海上風光非常美麗,澳門歷歷在望,九洲港外的橫州島和細崗島,也隱約可見。我忽然想到,這個樓才是地地道道的望海樓,為海外版“望海樓”寫篇文章吧。
從這個樓上望出去,南海風光,極目千里,珠海市在珠江的出???,與新會的厓門為鄰,海域連在一起。厓門的山叫做厓山,一二七九年,趙宋王朝和蒙元的最后一戰,就發生在這里。那一年,宋帝趙昺,這個年方九歲的小皇帝,在元軍追擊下逃到了厓山一帶,宋將張世杰與早已降元的張弘范在此會戰,不幸戰敗,宰相陸秀夫恐被俘受辱,負著小皇帝跳入海中殉國,這是趙宋歷史上最悲慘的一頁。想不到如此平靜、如此美好的海域,當年曾經是決定兩個朝代勝敗的場所。在珠海幾天,我幾乎一直在沉思著這一問題。
從珠海的香洲區到拱北區,有一段路都是沿海而筑,人少,路靜,海浪拍擊著堤岸,發出嘩嘩的聲音,白沫一層層卷來,又歸于幻滅,我幾次徘徊在這條迷人的路上,有時站在海邊的礁石上,一陣風浪,衣履盡濕,渾身透著一陣涼意。想到杜牧那句“折戟沉沙鐵未銷”的詩,也很想能夠找一點沉沙的折戟,看一看前朝的戰爭,為什么江山如此美麗,人民如此勤勞,有著200多年統治經驗的趙宋,卻敵不住新興的蒙元?為什么甘為蒙元鷹犬的,又都是漢族的將軍?張弘范擊敗了張世杰覆亡趙宋之后,在厓山立過一塊碑,大書“張弘范滅宋于此”,后來有人在張字上面替他加了一個宋字,把他的漢奸嘴臉,千秋萬世向人示眾。
為什么趙宋如此不堪一擊,恐怕要從趙匡胤先生的“杯酒釋兵權”談起了。他懲于五代軍人的擁兵自重,用此計消除割據,集兵力于自己手中,趙宋以后,藩鎮割據之局不再存在,大將奉命出征,回師部隊上繳,兵不識將,將難擁兵,節度使之類不過是個空名罷了。從集權這點來看,自然不是壞事,可惜他忽略了另外一個方面,只管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忽略了外部的敵人,中央雖然膨脹,四肢卻相對萎縮,缺少了緩沖和中間地帶,金兵一出,可以直搗東京,趙宋君臣,望風披靡,割地稱臣,以兒皇帝自保。蒙元之來,他們也是打一仗、敗一仗,逃到海邊,終至滅亡。說得透徹一點,這正是歷史自有它發展的規律,非個人的主觀意志可左右,厓山的敗亡,正是趙匡胤先生自己撒下的種子。
當然,也有人看到這個危機的,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他被任為兵部尚書之后,就主張“分境內為四鎮,建都督統御于其中,……數日齊備,有進而無退,日夜以圖之?!笨墒?,“時議以為迂闊”。這也是說,一種舊的軌道形成之后,要改也難,一點不同的建議,就認為是“迂闊”。一個人病入膏肓,卻總覺得“自我感覺良好”,良、平不能用,扁鵲華佗為之束手,趙宋之亡,不在于厓山之戰,而在于自縛其手足。
像張弘范這樣把“滅宋”當作光榮業績的人,歷史上是不少的?!皾h兒學得胡兒語,卻在城頭罵漢人”,不是由來已久的么?向大金皇帝獻“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的左企弓,就是一個漢人,而且是從遼國投降過去的漢人,大抵骨頭愈軟的人,心地也愈加陰暗,手段也愈加兇殘?!笆陝觼y”時期,有些“四人幫”的爪牙為非作歹。我一直不明白這些也披著人皮的“人”,為什么心地如此陰暗,手段如此兇殘。后來總算明白,生長于陰暗中的動物,他們是不懂得世界上還有光天化日的,夏蟲不足以語冰,世界上是不止一個張弘范的。
珠海的風景實在很美,有海、有山,海灣、沙灘,四季常青之樹,八節盛開之花,每一個賓館、一家酒店是一個小小的花園,這么多小花園又組成了珠海的大花園,花團錦簇,光輝燦爛,而且古代建筑的巍峨同現代的富麗調和在一起,九洲城是天安門的縮影,珠海賓館卻是江南園林的再造,總的說來,它比深圳典雅,比廈門開闊,作為一個經濟特區,也確實具有許多有利條件。
我望著珠海新會間的海域,一直在想著厓山之戰的情景,但歷史決不會重復,看來我倒是憂天的杞人了。
(1987年7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賞析記游之作有各種各樣的寫法,可寫景,可抒情,可懷古,可論今?!吨楹Mh》,可作為一篇游記讀,但它更是一篇隨筆。此文正是作者為《人民日報》(海外版)“望海樓隨筆”寫的。這篇文章的特點是觸景生情,以古鑒今。他在珠海遠望厓山,想到趙宋王朝和蒙元的最后一戰就是在這里進行的,宋將張士杰在與降元的張弘范會戰中戰敗,宰相陸秀夫負著9歲的小皇帝跳海殉國,從此趙宋滅亡。作者面對著這往日的戰場,久久地陷入沉思。
作者在沉思中想到了什么呢?在文章的第三段,寫他在沿海大道上散步,那海浪拍擊著堤岸,發出嘩嘩的聲音,一陣風浪襲來,衣履盡濕,渾身透著涼意。此刻作者在想,這里江山如此美麗,人民如此勤勞,為什么有200多年統治經驗的趙宋,敵不過新興的蒙元呢?一系列的問題涌上心頭,感慨萬千。作者寫得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比那詞藻堆砌的寫景,或無端抒情的閑文要遠勝一籌。
在文章的后半部,作者更深一層的探討趙宋的興衰際遇。一篇隨筆如果只是復述歷史資料那就沒有多大意義。貴在立于今日的高度,重新審視史實,總結經驗教訓,得出自己新的見解。這篇隨筆就是做過一番研究工作的。作者認為厓山的敗亡,早在趙匡胤時期就撒下了種子。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舉措,雖然解決了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問題,但卻形成了“兵不識將,將難擁兵”的弊端,結果是把自己孤立起來,這是趙宋滅亡的遠因。當然不只是這一個原因。文章接著寫了趙宋以后決策中的失誤。文天祥企圖挽救危機,提出一些好的主張,卻被視為“迂闊”;而那賣國賊張弘范卻把滅宋作為自己的光榮業績刻在碑上。作者給各種各樣的人物勾畫出一幅幅的臉譜,有褒有貶,愛憎分明。
作者在寫了自己的一番感慨之后,又把目光轉向現實,寫今日珠海的山,珠海的水,珠海的花,珠海的樹,贊賞今日珠海的新貌。面對著這美好的河山,作者說,歷史決不會重復的,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自信。在這里還有一句潛臺詞,那就是歷史的教訓是后人應該記取的。
上一篇:《憶童年聽書》原文|賞析
下一篇:《不尋常的補償——旅人筆記之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