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每個王朝統(tǒng)治的年代稍一長久,統(tǒng)治者本身往往就逐漸地昏庸腐敗下去,于是政治黑暗,貪污橫行,老百姓在層層剝削下,一天一天地迫近死亡,最后就是孟子所說的“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鋌而走險”。歷史上的許多“盜賊”,實際上就是這些良民。
當良民變成“盜賊”的時候,統(tǒng)治者為了和緩人民的憤怒,維持動搖的統(tǒng)治政權(quán),除了特別昏庸腐敗的暴君而外,總是要設法安撫一下的,安撫的第一著大半是下罪己詔。
這種心理,根本就不是為了老百姓,所以罪己詔是極少兌現(xiàn)的;而老百姓呢,大概也知道是個騙局,要鬧事還是鬧下去,決不因此而就真的“和緩”下來。
不過罪己詔有時也很有趣,那種假惺惺的痛哭流涕,自己責備自己,有時竟簡直不像皇帝口吻了。比如說《舊唐書·德宗本紀》里竟有這么一通罪己詔:
“小子長于深宮之中,暗于經(jīng)國之務,積習易溺①,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恤征戍之勞苦。致澤靡下究②,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懷疑阻。猶昧省己,遂用興戎。征師四方,轉(zhuǎn)餉千里。賦車藉馬③,遠近騷然;行赍居送④,眾庶勞止⑤。力役不息,田萊⑥多荒。暴令峻于誅求⑦,疲民空于杼軸⑧,轉(zhuǎn)死溝壑,離去鄉(xiāng)里,邑里丘墟,人煙斷絕。天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這樣卑詞下氣的詔書,確是歷來少見。因此縱使假惺惺的痛哭流涕,縱使是不能兌現(xiàn)的支票,但他總還算是坦白公開地向人民認錯了。
假如我們僅就這點來說,那么唐德宗較諸歷史上那些暴君們是要好得多,因為在那些暴君的時代,明明是貪污橫行,卻偏說是吏治澄清;明明是百姓流離,卻偏說民生安樂;明明是災荒遍地,卻偏說物阜豐登;明明是國勢危殆,卻偏說天下太平。一意文過飾非,強詞奪理,終于是弄到國破家亡而后已,他們實在是不及唐德宗萬一的。
據(jù)說前些年美國有位漫畫家把羅斯福畫成一個猴子,羅斯??戳瞬坏簧鷼?,反而買了許多本贈給他的朋友,當作一件有趣的事,讓大家笑樂一番。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很可表現(xiàn)羅斯福和美國人民的民主精神。因為在美國人民看來,所謂“總統(tǒng)”也者,不過一個公仆,除了管理政務而外,他和老百姓并沒有什么不同。所以老百姓敢于和他開玩笑,而他也樂于接受老百姓的玩笑,大家都像是親切的朋友一樣。
但這事如若發(fā)生在專制獨裁政治下可就大有問題了,這位漫畫家是會因此而砍頭的!手頭便有一例,見徐禎卿《剪勝野聞》:
“(明)太祖嘗微行京城中,聞一老媼密呼上為老頭兒,帝大
怒?!絺髁钫傥宄潜R司總諸軍至。曰:‘張士誠小竊江東,吳民至今呼為張王:今朕為天子,此邦諸民呼聯(lián)為老頭兒何也!’即命籍沒⑨民家甚眾?!?br>
“老頭兒”并不是什么侮辱名詞,相反的,倒還含有若干尊敬的意思,然而竟因此處以“籍沒”之罰!倘那時民間將太祖也畫成猴子模樣(該是豬的模樣,看明太祖畫像,那張嘴確像豬),那就不知該興起怎樣的大獄來了。
說到這里,卻又想起傳說紀昀也曾經(jīng)背面稱過清高宗為“老頭子”,湊巧被高宗聽到了,幸虧紀昀口才敏捷,引經(jīng)據(jù)典地解釋一番,才免于罪。
這倒并不是清高宗比明太祖寬大,而是魯迅先生所說的奴才爬上了主子的地位,其虐待奴隸較之主子更甚這一真理的證明。
話已說遠,只是開開玩笑原是件微乎其微的事,卻也可以從這里面看出民主與不民主來。
(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注釋①易溺:易,散漫;溺,沉湎無節(jié)制。積習易溺,即自由散漫,放蕩不羈。②澤靡下究:澤,雨露,引申為恩澤;靡,無?!对姟ご笱拧な帯酚性疲骸懊也挥谐?,鮮克有終?!本?,盡頭,到底。澤靡下究,即朝廷的恩澤、詔令不能貫徹到下邊去。③賦車藉馬:拉著貢賦的車馬。④行赍居送:《漢書·食貨志下》:“行者赍,居者送。”赍,帶著行李。⑤眾庶勞止:庶,庶民;止,趾的古字?!稘h書·刑法志》:“斬左止?!鳖亷煿抛ⅲ骸爸梗阋病!雹尢锶R:萊,田地荒廢,生滿雜草。《詩·小雅·楚茨》之序:“政煩賦重,田赍多荒?!雹哒D求:責求,索要?!蹲髠鳌は骞荒辍罚骸耙员忠伛坌?,介于大國,誅求無時?!倍蓬A注:“誅,責也?!雹噼梯S:亦作“杼柚”。織布機上的主要部件。《詩·小雅·大東》:“杼柚其空?!边@里泛指農(nóng)具。⑨籍沒:造冊登記沒收所有的財產(chǎn)?!度龂尽の褐尽ね跣迋鳌罚骸疤嫫凄?,籍沒審配等家財物資以萬數(shù)?!?br>
賞析這是兩則明快犀利、膾炙人口的讀書隨筆。讀書隨筆要求有感而發(fā)。但這個“感”,可以感的是國家大事,也可以感的是生活瑣事。本篇感的是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本文寫于1944年10月。當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即將取得最后勝利,而蔣介石正積極準備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下山摘桃子”,奪取勝利果實的重大歷史轉(zhuǎn)折時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些人們歷來的手段就是善于‘騙’和‘拖’。”為了“騙”和“拖”,國民黨于1943年9月先后召開了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在這兩次會議上,蔣介石為了擺脫“脫離群眾、喪失人心、自己已處于從來未有的孤立地位這種嚴重的危機”,提出了“實行憲政”、“還政于民”等虛假的口號(以上引文均見《毛澤東選集》四卷合訂本第921頁),頗有點“下罪己詔”的味道。《讀史隨筆兩則》用一種曲折的形式,尖銳深刻地揭露了國民黨統(tǒng)治者的這種伎倆。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這兩則讀史隨筆,恰似歷史明鏡,照出了一切反動派、偽君子的真面目。
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統(tǒng)一,是本文的一個鮮明特點。作者所引用的《舊唐書》和《剪勝野聞》中的兩則史料,都十分新鮮,而且十分有趣。唐德宗身為“至尊”,卻自稱“小子”,對自己卑詞下氣地痛罵一頓,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趣聞”:明太祖聞一老媼呼他為“老頭兒”,便“籍沒民家甚眾”,雖屬可惡,但也頗具戲劇性。不過,在這趣味性的背后,卻寄寓著作者憂憤深廣的思想內(nèi)涵。讀這樣的作品猶如品嘗宴席桌上鮮美的小菜,是既愜意又余味無窮的。
上一篇:《蹓跶》原文|賞析
下一篇:《談寫日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