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經濟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匈牙利經濟學家亞諾什·科爾內的著作。科爾內是最早主張實行經濟體制改革、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的東歐經濟學家之一,并最早進行了把數學規劃運用于社會主義國家計劃制定的工作。在方法論上,他批判了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對非瓦爾拉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方法論和概念體系作出了貢獻。在理論上,他在多級計劃和等級控制、集中與分散、非價格信號和數量調節、長期增長以及短缺經濟的一般理論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并力圖建立以客觀描述和說明現實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機制為基本內容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短缺經濟學》是科爾內的代表作。創作于1980年,全書分二篇,約53萬字。由經濟科學出版社1986年出版。本書動用非瓦爾拉斯均衡方法,以現實社會主義經濟中普遍和長期存在的短缺現象為主線,以工業行為分析作重點,以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各個方面剖析了現實存在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它描述了短缺現象的各種表現,指出了觀察和度量這些現象的可能性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它揭示了短缺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政策失誤,而在于使企業預算約束軟化的社會經濟關系和制度條件,并說明在長期短缺條件下經濟如何運行。
上一篇:《百家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禪月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