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詩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南宋嚴羽著。嚴羽,字儀卿,又丹邱,號滄浪逋客,邵武(今屬福建)人。一生不仕,生卒年亦不詳。
《滄浪詩話》附見于《滄浪吟卷》,以明朝尹嗣忠校刻本為最早。明清兩代多有翻刻,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本。
《滄浪詩話》是一部以禪喻詩,著重評論詩的形式和藝術性的著作。全書共分為“詩辯”、“詩體”、“詩法”、“詩評”和“考證”5章。“詩辯”闡明理論觀點,“詩體”探討詩歌體制和流派,“詩法”研究詩歌創作方法,“詩評”評論歷代詩人詩歌,從各個方面展開其基本觀點,“考證”則對一些詩篇寫作年代和撰者進行考辨。5個部分有機結合成為一部嚴整完備的詩歌理論專著,在詩話發展史上是空前的,對后世也有極大影響。
嚴羽論詩,主要針對宋詩流弊而發。他提出“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謂“別材”,作者借用佛家用語“妙語”來說明,認為詩人的文藝感受和創作才華與讀書窮理不同,“妙悟”來自對好詩的品味、鑒別(嚴羽稱為“詩識”);所謂“別趣”,是指詩人情性融于詩歌整體形象之中所產生的那種蘊藉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學效果。作者借佛家“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譬喻,形容那些透徹玲瓏,渾然天成的好詩。《滄浪詩話》從理論上指出了藝術活動與邏輯不同,分析總結了唐宋詩歌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后世詩論的不少流派都從這里汲取養料,作為自己立論的根據。
上一篇:《汾水長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法書要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