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魏孺人②媵③也。嘉靖丁酉④五月四日死,葬虛邱,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⑤深綠布裳⑥。一日天寒,爇⑦火煮葧薺⑧熟,婢削之盈甌⑨。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⑩,孺人又指余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11)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震川文集》)
注釋①寒花——作者婢女的名字。志,通“誌”,記。②魏孺人——作者前妻魏氏。明代七品官的妻子封孺人。③媵(ying)——陪嫁的人。寒花10歲時陪嫁,9年后夭亡。④嘉靖丁酉——嘉靖十六年。⑤曳(yi)——在此是拖著的意思。⑥裳——在此指裙。⑦爇(ruo)——燒。⑧葧薺(biqi)——即荸薺。⑨甌——小瓦盆。⑩冉冉——慢慢地。(11)奄忽——迅速。
賞析人走到中年,經(jīng)歷的事也就不少了。如果事事都記得,豈不累煞。幸好
人的記憶是有選擇的,他總是也只能是記住那些對他個人來說印象最深刻的人和事。而且這些永志難忘的記憶中的瑰寶,并不一定都很重大,有的也十分瑣細。這篇悲悼死者的短文,所記下的在別人看來似乎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件件小事。但在這些平凡而細微的瑣事中卻寄托著作者厚重的深情,一縷淡淡的哀傷而又真摯的情思伴隨著往事從作者記憶深處一齊涌現(xiàn)。
寒花就像她的女主人一樣,正當(dāng)青春華年,卻過早的離開人世。這是人生的大不幸。然而,寒花又是幸運的。作為一個婢女,一個不為人看重甚至輕賤的小丫頭,卻在主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且她的主人不是一個凡夫俗子,是一個重視個人感情的大文學(xué)家,他把對寒花的記憶用文字記錄了下來,因而能夠傳之永遠,不然,誰還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曾經(jīng)有過一個寒花呢?多少和她同命運的小姊妹不是早已默默無聞的消失了么?這難道不是她難得的幸運?
主人記得,她剛陪嫁來到歸家時,才十歲,還是一個沒有長成的小姑娘。她梳著兩個小抓髻,穿著深色的綠布裙。也許是個頭矮小,而裙子又長大吧!裙子總是拖著!多少年過去了,主人也沒有忘記小寒花衣著不太利落的可笑模樣。
主人還記得,一個冷天,寒花削滿了一盆煮熟的荸薺,正好這時自己從外邊走進來,順手拿起就吃,寒花竟然淘氣地把盆子端走了,似乎只有女主人才有資格吃她削好的東西。在寒花幼稚的心里,不僅認為只有小姐她該好好侍候,也許還覺得只有她和小姐最親近吧!不是嗎?她是從小姐娘家來的,只有她才是小姐的“娘家人”、貼心人。她對小姐的偏愛和對新主人不夠親切,在她看來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而兩位年青的主人也理解她的心思。所以,她這個不太得體、有欠禮貌的小動作,不僅沒有受到責(zé)備,相反的“魏孺人笑之”,笑她的天真可愛、笑她的傻氣,笑她還不懂得,女主人和自己的丈夫才是最親近的。
主人沒有忘記,當(dāng)他們夫妻用飯時,都讓寒花倚在桌旁一塊兒吃。每當(dāng)這個時候,寒花總是慢慢地眨動著眼皮,一副調(diào)皮的樣子。也許寒花對這位新主人還有著距離和陌生感吧!所以,老是眨巴著眼在審視他、探索他,因而“孺人又指余以為笑”,似乎在告訴丈夫,小家伙一直在“研究”你!
作者用充滿愛意和深情的筆調(diào)所敘述的這件件小事,使小寒花的形象多么活脫、鮮亮地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個小家庭主仆之間、夫妻之間往日親切、融洽的歡樂氣氛也彌漫在紙上。
作者的妻是在寒花去世前四年離開他們的。一對恩愛夫妻竟然中途分手,命運是太殘酷了。這四年對于還活在世上的作者該是多么難熬的日月。無盡的思念與回想會不時涌上心頭。寒花的去世更加重了對亡妻的眷念。這,我們從字里行間已經(jīng)感受到了。作者雖然是在紀(jì)念寒花,但處處都閃現(xiàn)著他妻子溫柔、多情的笑臉,時時都流動著他們夫妻之間和諧、親密、理解的暖流。雖然往事如煙,但歡樂的記憶并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減色,它是長青的。這是作者記憶中的一片綠地,永遠帶著生命的綠色。記憶中的往日歡樂輕輕地撫慰著他眼前的寂寞與悲哀。也許這正是人們往往愛打開記憶的閘門去細細品味那些咀嚼過多少次的往事的原因吧!
上一篇:《《孫子兵法》序》原文|賞析
下一篇:《任光祿竹溪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