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與運河相遇于十字路口。
河你從那里來?江我從蜀山來。
河聽說蜀山險峻,峭巖如壁,尖石如刀,你是怎樣來的?
江我是把他們鑿穿了,打平了,奮斗著下來的。
河哈哈!
江你笑什么?
河我笑你的謊說得太希奇了。看呵!似你這樣軟弱的身體,微細的流動,也能與蜀山奮斗嗎?
江但我確曾奮斗過來的,況且我從前并不是這個樣子,我這個軟弱的生命,便是那個奮斗的紀念。
河真的嗎?可憐的江!那你又何苦奮斗呢?
江何苦奮斗?我為的是要造命呀!
河造命?我不懂。
江你難道不曾造過命嗎?
河我的生命是人們給我的。
江你以為心足嗎?
河何故不心足?江我不羨妒你。
河可憐的苦兒!你竟沒有人來替你造一個命嗎?
江我不希罕那個。
河可怪!你以為你此刻的生命勝過我的嗎?
江人們賜給你的命!
河這又有什么相干?我不是與你一樣的活著嗎?
江你不懂得生命的意義。你的命,成也由人,毀也由人,我的命卻是無人能毀的。
河誰又要來毀我呢?
江這個你可作不得主。
河我不在乎那個。
江最好最好!快樂的奴隸,固然比不得辛苦的主人,但總遠勝于怨尤的奴隸呵!再會了。河!我祝你永遠心足,永遠快樂!
于是揚子江與運河作別,且唱且向東海流去。
奮斗的辛苦呵!筋斷骨折;奮斗的悲痛呵!心摧肺裂;
奮斗的快樂呵!打倒了阻力,羞退了譏笑,征服了疑惑,痛苦的安慰,愉悅的悲傷,從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諦!
淚是酸的,血是紅的,生命的奮斗是徹底的!
生命的奮斗是徹底的,奮斗來的生命是美麗的!
(1924年《東方雜志》21卷13期)
賞析造命由己,奮斗向前,還是受命于人,茍且偷生?這是強者和弱者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和處世哲學。這篇用運河與揚子江的對話形式寫成的小品,以抒情的筆調和富于哲理的語言,揭示了上述不同人生觀的對立,并以弱者的茍且偷生作反襯,歌頌了強者奮斗進取的精神。這深刻地表現了五四時期人民群眾,特別是先進青年,不愿在黑暗中茍安偷生,渴望在時代激流中開拓前進的革命精神。
運河是人工開鑿而成的,它流經平原大地,水勢平緩,未經艱險曲折,由此形成了它平和閑適的性格。揚子江則不同,它流經了“峭巖如壁,尖石如刀”的高山峽谷,沖破了無數艱難險阻,經受了萬千的磨礪。這特定的經歷,賦予了它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開拓進取精神。運河不理解揚子江的這種奮斗精神,不相信它那“軟弱的身體,微細的流動”能沖破山石的阻擋。它向揚子江提出了一連串愚不可及的疑問,發出了一系列令人可笑的感嘆。而揚子江卻為自己在坎坷、磨礪中形成的開拓奮斗精神感到無比驕傲!它自豪地說:“奮斗的快樂呵!打倒了阻力……從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諦!”“生命的奮斗是徹底的,奮斗來的生命是美麗的!”作者借揚子江的自白,贊美了那種敢于蔑視傳統陳規,勇于開拓進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哲學。這實際上也是對那些在時代大潮中安于現狀,甘作“快樂的奴隸”的庸人哲學的批判。這在五四革命時期,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表現這類主題的作品,在當時并不少見。然而這篇小品則別開生面,以巧妙的構思,創作了一種新穎別致的形式。作者把運河與揚子江的不同自然屬性,與特定人物的思想性格,構成貼切的類比,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兩種自然物體的對話,表現兩種人之間不同人生觀和不同思想的交鋒。作者把自己的是非觀念和愛憎傾向,熔鑄在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中,讓藝術形象本身說話,對美的加以歌頌,對丑的加以否定,于不動聲色之中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新穎別致,又韻味無窮。作品中沒有任何抽象的理性說教,讀者在領會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受到了人生哲理的教育。這種高超的藝術表現方法,很值得我們師法。
上一篇:《兒時》原文|賞析
下一篇:《柔石作《二月》小引》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