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觀念》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英國著名哲學家、歷史學家R·G·柯林伍德撰寫的歷史哲學專著。《歷史的觀念》是柯林伍德一系列有關歷史哲學的文章匯編,在他死后由其友人于1946年編輯出版。本書根據英國希爾曼公司1962年版本譯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收入《漢譯外國史學理論名著叢書》。全書35萬字,分為5編和導論。主要內容分為3個部分:導論講述歷史哲學的概念、歷史學的性質、對象、方法和價值,將歷史學與自然科學做了區分,提出“歷史學是為了人類的認識”的觀點。第一編到第四編對史學史的評介,作者依次分析了希臘、羅馬史學、中古教會史學、文藝復興史學、啟蒙運動史學以及近、當代歷史哲學,批判了以往的歷史研究不能區分歷史的過程和自然的過程的方法,強調歷史思想的過程與歷史過程本身是相同的,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第五編題為《后論》,集中論述了歷史學的本質、特點、題材和作用,重申歷史學應為心靈的知識;將傳統的實證主義史學斥為“剪刀加漿糊”。并預言,正如17世紀自然科學教導人們控制自然一樣,20世紀史學會教導人們控制人類局勢。本書融哲學,史學為一體,借鑒了近、現代西方哲學思想,成為歷史哲學領域內影響很大的一部專著。
上一篇:《歷史哲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歷史研究》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