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的主要內容,《醫學綱目》導讀
《醫學綱目》系綜合性醫學著作。明樓英著??杏诿骷尉杆氖哪?1565),明《天 一閣書目》最早著錄。現存主要版本有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曹灼刊本;明萬歷二 十 一年(1593) 寶翰樓重???錢世杰書寫之抄本;1937年世界書局鉛印本等。198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高登瀛、魯兆麟點校本。
樓英(約1320-1389),一名公爽,字全善,號全齋,浙江蕭山人,明初醫學家。自幼潛心醫學,上自《內經》,下至歷代圣賢書傳及諸家名方,晝讀夜思、廢寢忘食 三十余年。明洪武年間,曾被朱元璋召至南京,擬任為太醫,以年邁力辭之。常與名醫戴元禮辨論醫道,互相切磋。鑒于 《千金方》之后,自唐至宋,有眾多醫家著書立說,尤其金元時期學術爭鳴盛行,出現劉張李朱四大家為代表的眾多醫學名家,但未有集其大成者,乃潛心數十載,以陰陽臟腑為綱,采輯《內經》、《難經》、《甲乙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說,參以歷代其他文獻,尤匯集宋至金元各家之論,輔以已見,編成 一部大型類書,名之曰 《醫學綱目》。另有《運氣類注》、《仙巖文集》 等著作。
本書凡40卷,約88萬字,共分10部論述。卷1—卷9為陰陽臟腑部,為總論,廣泛闡述虛實、寒熱、診脈、察病、方藥、療法、剌灸、調攝、宜禁等內容;卷10-29為:肝膽部,論述中風、癲癇、痙厥等病;小腸部,論述心痛、胸痛、譫妄等病; 腎膀胱部,論述耳鳴、耳聾、骨病、牙痛等;脾胃部,論述內傷飲食、諸痰、諸痞等; 肺大腸部,論述咳嗽、喘急等病; 卷30-33為傷寒部,以傷寒病證為主,兼述溫病、暑病、溫疫等;卷34-35為婦人部,敘述婦人通治,經、帶、胎前、產、后等病 ;卷36-39為小兒部,介紹小兒通治,五臟所主各種病證; 卷10為運氣部,內有《內經》運氣論治, 運氣占候補遺等。
本書的特點是:1. 系統論列證治綱領,綱舉目張,法度謹嚴。其分病為門,以陰陽臟腑定其大綱,析法為標,各撮陰陽臟腑之要于其條上,使眾目彰然。病有同其門者,立支門以附之,法有同其標者,立細標以次之。如以心痛為正門,則將卒心痛、胎前心痛、產后心痛等列為支門,治法的介紹也以正門為重點。凡門分上下者,其上為《內經》原法、其下皆后賢之續法。不論正門支門所列病證,其選方摘自歷代名著名家。本書這種以陰陽臟腑為綱、綱下設目為主體的系統的臟腑分類法,可使各家的異同得失,得以曲暢旁通,精粗相因,巨細畢舉; 同病異法,如指諸掌。2. 重視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千變萬化之病態,皆不出乎陰陽五行。蓋血氣也,表里也, 下上也,虛實也,寒熱也,皆一陰陽也;五臟也,六腑也,十二 經也,五運六氣也,皆 一五行也。”猶如鱗集于魚,輻輳于轂,掌握了陰陽五行,則畢醫之能事。對氣血、表里、虛實、寒熱等要領,敘述簡明,概括亦較系統。主張先分別血氣、表里、上下、臟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以處,次察所病虛實寒熱之邪以治之。3.搜采廣泛,考訂詳明。本書參閱和選輯資料頗廣,對于古書中引錄經文有遺漏或錯脫者,一一予以訂正;參考文獻中所述的病證與方論不相契合或互有矛盾者,盡可能予以辯明。本書闡析病因、病機和治療原則,力求語出有據;收錄歷代名方驗方,選擇謹嚴,講求實效。尤推崇李東垣、王海藏、羅謙甫、朱丹溪等所創方劑以扶護元氣為主的思想。
本書是作者博采群書,匯各家之長的力作,不僅反映了著者本人長期的醫療實踐經驗,同時還大量收載了明以前醫藥文獻的珍貴資料,是繼《千金方》之后,最有代表性的類書之一,對指導臨床辨證施治,具有重要意義,對后世影響頗大。近代著名醫家曹炳章盛贊此書“實為醫學類書中之最有法度者”,道出了本書最突出的貢獻。
上一篇:《醫學源流論》的主要內容,《醫學源流論》導讀
下一篇:《醫宗金鑒》的主要內容,《醫宗金鑒》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