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張季鷹
南朝宋志人小說。劉義慶撰。原載《世說新語·識鑒篇》。吳組緗等《歷代小說選》選入。張季鷹,即張翰,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西晉文學家。本篇寫他隱退的故事。張季鷹在齊王(司馬冏)府任東曹椽。一日,在洛陽見秋風吹起,因而想起家鄉的菰菜羹、鱸魚肉,便感慨說:“人生貴在愉快輕松,怎么能以求名位而出外幾千里作官呢!”于是辭官歸去。不久齊王因參與八王之亂失敗而被殺,作品寫出張翰能預見政局的變化,不為名利所累,及時引退,贊許了他的明智之舉。西晉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朝政變亂,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禍患,或許朝為顯貴,暮成牢囚,為官之人大多惶惶不可終日。表面上看,張翰因見秋風起,思吳中菜羹、魚膾而歸隱;實際上是他能從自然界的四季交替中得到啟發,于細微的政局變化中預見到齊王的失敗,并及早引退,免遭了殺身之禍。張季鷹的善于觀察、謹慎識時務、激流勇退等精神品格和處世哲學,含有一定的教誡意義。作品敘事簡潔明瞭,由自然環境與人事的結合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展示人物的性格風貌,使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清晰可見,于思想底蘊中見出一定的哲理意趣。文廷式《純常子枝語》卷五云:“季鷹真可謂明智矣。當亂世,唯名為大忌。既有四海之名而不知退,則雖善于防慮,亦無益也。”劉孝標《世說注》引《文士傳》亦載有張季鷹“知退”事。《歲華紀麗》卷三還記有張季鷹“鱸魚歌”,其事愈衍愈奇。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張儀蘇秦苦學》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荀氏·張應》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