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
著作之文,形而上②;考據之學,形而下③。各有資性,兩者斷不能兼。漢賈山④涉獵,不為醇儒;夏侯建⑤譏夏侯勝⑥所學疏闊,而勝亦譏其繁碎。余故山,勝流也。考訂數日,覺下筆無靈氣,有所著作,惟捃摭⑦是務,無觸運深湛之思。本朝考據尤甚,判別同異,諸儒麻起,予敢披膩顏拾,逐康成⑧車后哉!以故自謝不敏,知難而退者久矣。
然自入山三十年,無一日去書不觀,性又健忘,不得不隨時摘錄。或識大于經史,或識小于稗官⑨,或貪述異聞,或微扶己見。疑信并傳,回冗不計⑩。歲月既久,卷頁遂多,皆有資于博覽。付之焚如,未免可惜,乃題“隨園隨筆”四字,以存其編。
嘻!予老矣,自此以往,假我數年,有所觀便有所記,有所記便有所筆。此書之成,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小倉山房文集》)
注釋①這是作者為《隨園隨筆》寫的一篇自序。作者將“著作之文”與“考據之學”相對比,闡明自己所以寫《隨園隨筆》的緣由,從而具體地說明了“隨筆”的特點。②形而上——本指抽象的、無形的,或未成形體的東西。《易·系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里指從主體出發,抒寫性靈、講說道理的“著作之文”。③形而下——指具體的、有形的東西。這里指“考據之學”,即以訓詁、校勘和資料搜集整理的方法,進行事實的考核和例證的歸納,從而提供可信的資料,作出一定的結論。④賈山——漢代學者,穎川(今河南禹縣)人。孝文帝時,針對時弊,多次上書,言辭激切。涉獵書記,不為醇儒。⑤夏侯建——夏侯勝從父子,字長卿,官至太子少傅。用考據學治《尚書》,夏侯勝譏為“章句小儒,破碎大道”。⑥夏侯勝——字長公。少孤好學,善說《禮》,徵為博士、光祿大夫,累遷太子少傅。受詔撰《尚書論語說》。⑦捃摭(junzhi)——摘取、搜集。⑧康成——東漢經學家鄭玄的字。鄭玄(127—200),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一生潛心經學,博通群經,遍注儒家經典,是漢代經學集大成者。⑨稗官——小官。《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后遂用為小說或小說家的代稱。⑩回冗(rong)——重復,繁雜。
上一篇:《小品文的生機》原文|賞析
下一篇:《選左文小品序》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