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令
李綱
塞上風高,漁陽秋早[1],惆悵翠華音杳[2]?????????????????????????????????????????????????????????????????????????????????????????。驛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消耗[3]?????????????????????????????????????????????????????????????????????????????????????????。念白衣、金殿除恩[4],歸黃閣、未成圖報?????????????????????????????????????????????????????????????????????????????????????????。
誰信我、致主丹衷[5],傷時多故,未作救民方召[6]。調鼎為霖[7],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8]。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9]。
【賞析】
這首詞作于靖康之難后南宋初年,詞中借蘇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堅貞不屈為名,表明自己忠貞愛國的胸懷和濟世救民的抱負。上闋寫靖康之難二帝蒙塵,自己蒙君恩卻未有圖報;下闋表明自己希望能登壇為將,擁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
【注釋】
[1] 漁陽:古郡名,戰國時燕國設。這里借指邊地。
[2] 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這里代指徽、欽二帝被俘后音訊全無。
[3] 雙龍消耗:即指二帝消息。消耗,音信,聲息。一作音耗。
[4] 白衣:指無官職的人。詞人自稱考中進士前的身份。除恩:拜官、授職。黃閣:漢代丞相、太尉和漢以后三公官署廳門涂黃色,以區別于天子。李綱在南宋初曾任宰相,故有此說。
[5] 丹衷:赤誠之心。
[6] 方召,亦作方邵,西周時助周宣王中興的方叔、召虎合稱。后借指國之重臣。
[7] 調鼎:喻任宰相治理國家。霖:甘雨,及時雨。喻解決百姓所需求。
[8] 燕然:燕然山,即今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東漢永元元年(89年),竇憲與耿秉擊敗北匈奴,登燕然山勒石紀功而還。這里指掃平金人,收復中原國土,建功立業。
[9] 天表:天子的儀容,指徽欽二帝。
上一篇:《范仲淹·蘇幕遮·豪放詞》賞析
下一篇:《顧夐·荷葉杯·婉約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