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李清照
落日熔金[1],暮云和璧[2],人在何處[3]?染柳煙濃[4],吹梅笛怨[5],春意知幾許[6]?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7]?來相召[8],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9],閨門多暇[10],記得偏重三五[11]?????????????????????????????????????????????????????????????????????????????????????????。鋪翠冠兒[12],捻金雪柳[13],簇帶爭濟(jì)楚[14]?????????????????????????????????????????????????????????????????????????????????????????。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霧鬢[15],怕見夜間出去[16]。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賞析】
在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國破家亡的歷史時期,臨安城內(nèi)的元宵節(jié)卻大肆鋪陳。在這種情況下,詞人寫下了這首情辭凄婉、感情哀艷的名作。全詞以一幅色彩絢爛的晚情圖渲染節(jié)日的氣氛,而心情卻是另一幅山河破碎、人在何處的悲涼圖景。綠柳蔥郁的春色與幽怨的笛聲,反映著詞人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上闋的起筆兩句著力描繪元宵節(jié)夕陽的絢麗,對仗工整,辭采艷麗,而下文的“人在何處”卻來了個時空大轉(zhuǎn)換,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緊接著的“次第豈無風(fēng)雨”和對盛會的推卻就順理成章了。下闋以回憶東京元宵節(jié)的繁華、熱鬧,反映當(dāng)時人們心情愉快與無拘無束。“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jì)楚”幾句,寫詞人在元宵節(jié)的晚上,同閨中女伴戴上嵌插有翠鳥羽毛的帽子和金線絲制成的雪柳,無憂無慮。可“如今”二字將幸福的回憶折斷,“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經(jīng)歷國破家亡,夫亡親逝,詞人已是蓬頭的老嫗,晚景凄慘悲涼,哪還有游玩和賞燈的興致,只有獨(dú)坐簾下,孤燈孑影,聽著那醉生夢死者的歡歌笑語。這里以樂景襯悲哀,看來國破家亡的苦澀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全詞情真意切,字字血,聲聲淚,難怪在詞人去世一百余年以后,南宋愛國詞人劉辰翁在讀此詞時尚“為之涕下”。
【注釋】
[1] “落日”句:夕陽如熔化的黃金,燦爛絢麗。
[2] “暮云”句:傍晚的云彩聚和在一起,似美麗的璧玉。合璧,兩個半圓形的璧玉合在一起。
[3] “人在”句:意即我這是在哪里呢。人,指李清照自己。
[4] “染柳”句:暮色下的柳色愈見濃烈。
[5] “吹梅”句:笛子吹出《梅花落》曲調(diào)。
[6] 幾許:多少,幾分。
[7] 次第:轉(zhuǎn)眼之間。
[8] 召:邀請。
[9] 中州:舊時稱河南省一帶為中州。
[10] 閨門:貴族婦女。
[11] 三五:即正月十五。
[12] 鋪翠冠兒:飾有翡翠羽毛的帽子。
[13] 捻金:金線捻絲。雪柳:即絹花制成的飾物。
[14] 濟(jì)楚:整潔、漂亮的樣子。
[15] 風(fēng)鬟霧鬢:蘇軾《題毛女真》詩:“霧鬢風(fēng)鬟木葉衣。”
[16] 怕見:懶得見。
上一篇:《解昉·永遇樂·婉約詞》賞析
下一篇:《蘇軾·永遇樂·豪放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