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常建,生卒年不詳,長安(今陜西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曾做過地方小官,后隱居。詩作每有佳句,意境淡遠。破山寺:又名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虞山北麓。磬:一種打擊樂器,寺廟中常用。
入選理由:
“曲徑通幽”的雅句幾乎成了萬眾在口的俗語,尤其是在觀光旅游業發達的今天。
詩詞賞析 從入寺前到寺中,再到寺后誦經處,作者純以空間為序,線索清楚。前兩句寫入寺前所見景象。三四句寫進寺中,小徑彎曲,花木繁榮,但還未到禪院。五六句呼應一二句,寫晴日寺中景象,鳥語悅耳,但更在潭影的感受。佛門稱空門,空去一切塵念。“空”字為詩眼,寫出入寺的主觀動機,又在結構上勾住尾聯,突出主題。尾聯兩句思想最深,用景語鐘磬之聲音作結,更是自然切合,有余音裊裊的余韻。聽了寺廟的誦經之聲,便有出塵的念頭,悅佛之意宛然可尋,其他的景致都是陪襯。因此,詩中還有一個空間變化很有意思,從外物空間到內心,而重在內心的預期與外物的回應,聚焦在心靈凈化的結尾。詩的有些地方其實寫得太露,如“空人心”三字連在一起,就成了俗人常講的“好像把我的肺腑都洗干凈了一樣”。
上一篇:《國風·邶風·靜女》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蘇 軾·題西林壁》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