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渾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許渾(788-858),字用晦。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后遷居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后以此命名詩集。大和六年(832)進士。任過縣令和州刺史等官。一生專寫格律詩,不寫古體。有《丁卯集》傳世。玉樹:陳后主作的舞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王氣:古代傳說金陵有帝王之氣。景陽:景陽宮,陳后主亡國時的宮殿。六代宮: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在金陵建都。
入選理由:
著名學者金圣嘆僅評論此詩的開頭和結尾的呼應結構時就連用兩個“妙”字,至于其穿透歷史的筆力就更是妙不可言了。
詩詞賞析 許渾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登咸陽城東樓》)的名句為今人知曉,但他最有名的七律卻是本篇,這是從唐代就開始盛傳的作品。
詩大概寫于大和八年(834)前后,當時詩人中進士之后在江南游歷,試圖以才學為當地權貴所賞識。金陵是江南重鎮,歷史悠久,還是六朝建都的名勝之地。歷代文人到此往往都有創作,最是顯示才華之處,本篇顯然是作者十分在意的作品。前人到金陵的懷古之作大多是一景一詠,而本篇卻大筆揮寫,“涵蓋一切”(俞陛云《詩境淺說》),所以有點集金陵懷古眾作之大成的味道。首聯從陳朝滅亡著筆,就涵蓋了六朝的滅亡,以滅亡開篇,最能警人,所以金圣嘆評論說:“分明大物改命,卻作兒戲下場。”頷聯回視六代英雄業績,結果全為累累墳墓,為松楸高樹所蔭。墳墓之外,是前代宮殿今禾田,歷史滄桑即如此。兩句既是作者所見景象,也是意念所構之象,用意在橫掃六代,否定榮華富貴。頸聯對比頷聯,一是灰飛煙滅,一是永恒如此。石燕晴雨都在,時時如此,江豚戲水如昔,年年不變,一切都永無休止。詩句的妙趣還在于表現六代的帝王一時多么豪杰,可而今都消失得影蹤全無;石燕、江豚都是動物,卻能經歷無盡歲月,真是英雄豪杰還不如動物。兩聯都有深沉的歷史幻滅感。尾聯補足此意,英雄時代的繁華已一去不復返,只有洛陽的青山永恒。
詩歌的意象之美,用字之精,尤其是動詞對仗之工,韻律之美,還有虛實結合,句意串聯轉換的安排,都使它無愧于“名作”的稱號。
上一篇:《劉禹錫·金陵五題(選二首)》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錦瑟》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