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fēng)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干頭。
欄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西洲:地名,在何處不詳。
入選理由:
南北朝樂府詩歌各具特色,都有少數(shù)較長的篇章,北朝《木蘭詩》語言質(zhì)樸,南朝《西洲曲》語言華美,一尚武陽剛,一相思纏綿,各自呈現(xiàn)代表本色。
詩詞賞析 這是一曲最耐人尋味的愛情詩歌,它究竟從什么角度寫相思難以確定,作者是誰難以確定,有人說是江淹,有人說是蕭衍,連一些小語也不好判斷,詩中的“梅”是梅花還是人名?倘是人名,又是男是女?都不確定,于是就帶來了一連串的解讀問題。但是,解讀詩歌是靠感受的,每一個讀者都會感覺到它的美,至少深情相思,畫面色彩,語言美妙等都可以憑感覺審美。還有結(jié)尾處的虛擬想象真妙,真奇,風(fēng)把我的夢吹到相思的愛人身旁,不就相愛相聚了嗎?曹植的“愿為西南風(fēng),長逝入君懷”,于此有相承的思維啟發(fā),都好,想象都很美妙。
大概詩歌的結(jié)構(gòu)是這樣的:先兩句寫與情人分別了,折梅相送,然后男子就日夜思念,特別是想到她杏子紅衫的身影,想到她黑發(fā)襯白的臉龐,就情不自禁一發(fā)想去,“西洲在何處”以下完全是男子想象女子對她的思念情景,可分為四層:一是交代情人所在的地點,二是寫她采蓮,三是寫她登樓相望,四是寫天海空闊,寄托思念希望。可以說很細(xì)膩地將女子的行為和心理都描寫到了。詩中又巧用雙關(guān),在“蓮”上用筆,與愛憐的“憐”關(guān)聯(lián),充分表達了相思的深情。從“出門采紅蓮”以下六句均有“蓮”字,并不是隨便的安排。詩歌的結(jié)構(gòu)還有一個句式修辭上的特點,就是多處使用頂真,將上一句的結(jié)尾字詞和下一句開頭的字詞連貫相承,使全詩如一氣呵成,流轉(zhuǎn)自然。
上一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朱 熹·觀書有感(其一)》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