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家貧,但勤奮苦讀,天圣八年(1030)進士,后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歐陽修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文章等都擅長,還有其他著作。有詩文集傳世。囀:鳥叫。
入選理由:
偶然巧合,詩歌詮釋了一個現(xiàn)代主題:回歸自然。因“現(xiàn)代”而入選。
詩詞賞析 以前的詠物詩分為兩類:一是借物比人,物或許就是自己的化身和代言者,其例甚多;一是在主題上做文章,往往翻案標新立異,如羅隱的《蜂》:“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這一類不和作者自身發(fā)生聯(lián)系。能寫出這兩類的人,都可以永存青史。
有人說本篇是作者貶官滁州(今安徽滁州)時作,是對官場的人生感悟之后的作品,是感受了鳥在籠子里的不自由之后的借物發(fā)揮,有辭官歸田的思想。如果是這樣,本篇就屬于第一類,借物比自己,那么從藝術創(chuàng)作的角度說它只能算二流作品了,因為他只是沿用前人的思想。假如不是這樣,假如它是作者在物與人的關系上思考的作品,是放在生物的大環(huán)境中的命意,那就是宋代的理趣詩,那就關系到回歸自然的主題了。不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哪里,就今天來看,它有相當重要的價值,自然,生態(tài),環(huán)保,無不與之相關,可它卻是一千年前的思考。
上一篇:《牛希濟·生查子》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