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姓纂》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元和姓纂》18卷,唐人林寶撰。本書用206韻,排比諸姓,各記其得姓由來和諸家譜系,關于唐人世系更為詳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林寶)《唐書》無傳,其名見于《藝文志》,諸家書目所載并同,惟《唐會要》稱王涯撰,蓋以涯曾作序而訛。……其論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于《世本》、《風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記》、《三輔決錄》以及《百家譜》、《英賢傳》、《姓源韻譜》、《姓苑》諸書,不傳于今者,賴其征引,亦皆班班可見。鄭樵作《氏族略》,全祖其文,蓋亦服其該博也。但寶以二十句而成書,援引間有偽謬。且當矜尚門第之時,各據其譜牒所陳,附會攀援,均所不免。觀白居易集自敘家世,以白乙丙為祖,而云出自白公勝,顛倒時代,悖謬顯然,其他可知。洪邁《容齋隨筆》稱《元和姓纂》誕妄最多,蓋有由也。然于唐人世系則詳且核矣。”
宋邵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40卷(有《守山閣叢書本》),其體例與《元和姓纂》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特為精核”,亦可參考。
上一篇:《兒子與情人》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全元散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