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因韓家郡望在昌黎,故世稱“韓昌黎”。死后謚“文”,后世又稱“韓文公”。貞元八年(792)進士。曾為吏部侍郎等官。宣揚儒家思想,倡導(dǎo)“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影響很大。詩歌創(chuàng)作自辟蹊徑,試圖以雄奇創(chuàng)新。今有詩文集傳世。張十八:張籍,是韓愈的朋友。員外:員外郎,官名。天街:京城的街道。皇都:京城。
入選理由:
充分運用幻覺的奇詩;取景獨特的詩。
詩詞賞析 題目有“早春”二字,點明寫詩時令;有“呈”字,呈的什么值得注意。這首呈給朋友的詩其主要目的是讓朋友出來賞春,不要老蝸居在家,不要太專心于寫作而影響身體,完全是為關(guān)心朋友而寫。京城的早春最可欣賞的是什么景色呢?是柳色。詩中不是寫的“草色”嗎?為什么不說欣賞草色呢?這正是解讀本篇的關(guān)鍵。
很有影響的《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解釋本篇說:“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當你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這樣解釋大概是受了詩的后兩句的語法誤導(dǎo)所致。“絕勝煙柳”,似乎是說這樣的草色遠遠勝過煙柳滿皇都的景色。不過這種解釋大可商榷。詩中的“草色”并非說草,而是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幻覺,將京城早春一片嫩黃的柳絲感覺成草色了。“遙看”最容易產(chǎn)生這樣的幻覺。“近卻無”即走近看卻沒有了,正說明不是草色,而是其他。如果說是草芽,再小再細也是有的,不能說“無”。京城長安的柳是非常有名的,各種季節(jié)有不同的景致,是詩人常詠的題材。作者在這里取景向朋友推薦,正是欣賞它早春似草色而非的嫩色,不同于其他時節(jié)的綠暗深濃的景色。這就是取景的新意。相反,京城長安的早春是沒有淡綠的草長出的,不會有草芽呈現(xiàn)出來讓人遠看就感到是草色的現(xiàn)象。對末句的語法分析,“絕勝”是“絕對勝過”還是其他的意思,這是分歧的焦點。我們認為應(yīng)解釋為“非常美”、“美極了”(這是完全有訓(xùn)詁學(xué)依據(jù)的)。這一句的意思是:京城早春煙蒙蒙一片的柳色真是美極了。連同上一句,就表明了作者獨特的賞景視角和趣味,這就是向朋友推薦的理由。
當然,首句的比喻新穎美妙也是很可欣賞的,而且還能比較出與韓愈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流風格的不同之處來。
上一篇:《李商隱·無題》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時運并序》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