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川:敕勒,北方部族名。敕勒川即敕勒族聚居的草原。陰山:起于河套平原西北,橫亙于內蒙古自治區南部,東接內興安嶺。穹廬:即今所稱之“蒙古包”的帳篷。
入選理由:
雄渾、壯麗而自然的風景,自由天然的詩歌句式,北朝民歌主體風格的代表作。
詩詞賞析 今天的人們讀到這首詩,草原的奇麗風光立刻會浮現在眼前,城里居住久了的人,立刻會向往那草原大野的自然,“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多讓人羨慕的景致,親臨親見該多好。進一步說,這首詩歌頌了草原,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了祖國山川千姿百態的勝景,這是北國風光,與秀美的南方風景輝映增色。
但是,這首詩的始創意圖卻并非如此,作者也不清楚是誰。宋人王灼的詞學研究名著《碧雞漫志》卷一說:“高歡玉壁之役,士卒死者七萬人,慚憤發疾歸,使斛律金作《敕勒歌》。其詞略曰:‘山蒼蒼,天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歡自和之,哀感流涕。”高歡和斛律金都是北朝人,原來歌詞是悲痛情感的表達,“風吹草低見牛羊”不是草原的自然生態美,而是陣亡太多,人丁大減之后的景象,是只見牛羊而不見人的景象,所以高歡才會悲痛地流淚。原創意圖和我們今天的審美有太大的差距。不過不管原創意圖如何,詩歌的語言純凈自然,描繪的畫面生動形象是不可否認的。北方的草原風光展現的魅力將會吸引無數的后來人,原創的意圖由此將會隨著歷史的風塵漸漸遠去,退出讀者的視野。
上一篇:《姜 夔·揚州慢并序》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無題》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