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赤壁:此為黃州(今湖北黃岡)赤壁,與周瑜破曹操的赤壁(今湖北蒲圻)不是一個地方。故壘:舊軍營。公瑾:周瑜的字。小喬:喬玄的次女,嫁給周瑜。綸巾:休閑時佩戴的青絲頭巾,用來形容周瑜指揮若定的風度。酹:把酒倒在地上祭神的方式。
入選理由:
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宋人說要讓關西大漢拿銅琶鐵板來歌唱的風格壯美的詞。
詩詞賞析 這首詞作于黃州,是作者經受了人生重大打擊之后的作品。這一年作者47歲。
詞中所歌詠的英雄周瑜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青年時代就建立了大功業的人物,與作者自認為老邁之年功業未就還待罪黃州的境遇形成對比。自然引發結尾處“多情應笑我”以下的感嘆,得出人生無常,如夢幻變化的結論。江山勝景與英雄業績的相對激發,就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關聯緊扣。這是本篇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而且是創新的特點,因為江山壯麗,所以各路英雄為之爭霸圖強,以“打江山”顯示豪杰本色,實現“立功”的不朽。同時,江山不是空有,美人與之緊相連,詞中的“小喬”并非陪襯,而是與英雄相對激發的另一個面,所謂江山美人同樣重要,與英雄形成并列的事物。兩者青年英雄周瑜都擁有了,所以作者對比之后大發感慨。另外,時間與英雄還有一個對立轉化點。開篇直寫千古英雄被浪淘盡,即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而作為歷史人物的青年英雄周瑜又受到高度贊美,又是時間淘不盡英雄,英雄永恒的表達。詞就是在對比和轉化中進行抒情和主題闡述的。
詞的結構有些牽纏,可見作者隨意揮寫的特點。上闋“故壘”以下三句,已經引出周瑜,卻又突然放下,寫起長江邊的景色來,再以“江山如畫”兩句收住,表現出作者有意安排的承上啟下的結構。下闋如貫珠一樣寫周郎風采、英雄業績,又突然跳開,情緒由亢奮跌入低沉,開合令人吃驚。因而引發“故國”指什么,“多情”的主語是誰等紛爭的解讀。即使仔細分析結構,也的確不好把握。說是行云流水,又好像在有意無意之間。
詞的風格倒是眾人公認的“豪放”。寫大江壯景,寫上下古今,寫英雄撐天拔地,都顯出千鈞筆力,即使寫傷感也是壯懷而非訴苦,與纏綿婉曲、淺斟低吟的傳統詞大異其趣。
上一篇:《白居易·憶江南(三首)》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韋 莊·思帝鄉》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