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永樂十九年(1421)進士。曾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撫,為官正直,深受人民擁戴。后來復辟的英宗妄加罪名處死,蒙受冤屈。若等閑:好像很平常。
入選理由:
將石灰的白色和人的清白品格聯系起來寫作,寫成一首詠物詩,這算是首創。
詩詞賞析 詩如其人,此為一例。作者本來就是民間所說的清官,他本人也有“清風兩袖朝天去”的詩句。他贊美石灰,就是愛它的清白之色,用來比人,一世清白多好,尤其是有官位在身的人。
說這首詩優秀,在于句句字字不離石灰,又句句字字都關系人。石灰的燒制過程很長,很難,要先選擇石材,然后從巖壁上開鑿錘擊下來,敲碎成石塊,再由石塊燒成灰,真是“粉骨碎身”的過程。同樣,要修養鍛煉成一個品格正直、清廉無私的人,也如同燒制石灰一樣艱難。因為在人的一生之中會有無數的誘惑去影響一個人的好品格的形成和保持。要想在人間留下清白的好名聲,有時還只有粉身碎骨才行。燒制石灰的過程和人的品格修養的形成之間有多么密切的相似點,能溝通發現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將二者融為一體寫來,就是本篇的優秀與獨特之處。
上一篇:《賀知章·詠柳》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一)》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