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晨生遠霧,萬里暗城闉。
從風疑細雨,映日似游塵。
乍若飛煙散,時如佳氣新。
不妨鳴樹鳥,時蔽摘花人。
梁元帝寫有不少詠物詩,其中不乏清新堪誦之作,這首《詠霧》詩就寫得較好。
“三晨生遠霧,五里暗城闉。”這里用了兩個關于霧的典實。《帝王世記》載,黃帝時天大霧三日;《后漢書》載,張楷好道術,能作五里霧。詠物詩常引用有關故實,使得文字來得典雅些,這里的意思也無非是說霧很大,持續時間長,流布地方廣。下面是對霧的具體描寫。“從風疑細雨,映日似游塵。”這兩句是寫霧隨風飄灑及映照日光情狀。“疑細雨”,可以想見其形,還可以覺著有一種濕潤感,似乎還能聽到沙沙的聲響。“似游塵”,有如日影中看飛塵,微小的顆粒都顯得很是清晰,而且還能感到輝光的閃爍。這兩句寫得很細,給人如見其影的逼真感。“乍若飛煙散,時如佳氣新。”這兩句寫變化的情狀。霧總是飄忽不定、變滅斯須的。“乍”,剛。“時”,即時不時的意思。兩句寫道,剛剛像飛煙一般突然消散,一會兒又像春氣一樣勃然而興。前一句容易使人想起“長煙一空”(范仲淹語)情景,后一句又叫人想起“春日佳氣多”(儲光羲)的名句,真是千姿百態,變幻無窮。上面四句都是比喻,下面運用映襯的寫法。“不妨鳴樹鳥,時蔽摘花人。”“不妨”、“時蔽”,還寫霧的時淡、時濃,寫進“鳴樹鳥”、“摘花人”,就使得這霧景顯得更美麗、更動人了。透過薄霧,看到好鳥鳴樹;霧的時濃時淡,見得摘花美女時隱時現。這如夢如幻的情景,該會引發人們多少美好的意興和想象。如果說上面詠霧是“清”描淡寫,后面這兩句就是絕妙的彩繪了。
這首詩寫霧,形象逼真而活脫,傳出了霧的形態美、意境美,也傳出了觀賞者的情致。一首好的詠物詩,不僅要能摹形象物,更要能緣情傳神,此詩差可近之。作者還有一首同題作(“曉霧晦階前”),就顯得不如這首了。這首詩五言八句,對仗很工,平仄的變換除一二聯間失粘外,皆合近體格律。章法上首末二聯用賦,中間二聯用比,這種“一、二、一”的結構,也是后來律詩的常格。這首詩反映出五言律詩漸趨完形的軌跡。
上一篇:《詠雪聯句·謝安·謝朗·謝道韞》原文|賞析
下一篇:《詠霍將軍北伐·虞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