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吞蒲
泰國詩人。生活在曼谷王朝一世王至四世王時期。出生于平民家庭。一世王時任一親王之侍從官。二世王時在尚書部任職。因詩才出眾,頗受二世王寵幸,任國王的詩歌顧問。但他嗜酒成性,幾度因酗酒肇事入獄。出獄后,做過王子阿蓬的老師。三世王時被削去官職,后出家為僧。1835年后,顛沛流離、賣詩糊口。四世王時,重被起用,掌管尚書部。1855年辭世。順吞蒲生活在泰國古典詩歌鼎盛時期。他的作品在繼承、發揚泰國民族文學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廣泛吸收中國、阿拉伯及印度文學的精華,在作品內容、人物形象、創作手法諸方面大膽創新,對泰國詩歌文學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將歷來被上層貴族階級所壟斷的古典詩歌變成了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市井詩” ,并首創在格侖詩中加上句內韻,從而賦予格侖一種更加悅耳的音樂美。他的詩博采口語、韻律和諧、自然灑脫,宛若行云流水。后代詩人尊之為 “格侖之父”。他的代表作是浪漫主義的長篇詩體小說《帕阿派瑪尼》。此外還有: 《昆昌與昆平》 (與人合著)、紀行詩《格亮城之行》、《金山行》,故事詩《柯布》、《拉薩那翁》、《邢哈戴坡》、《帕猜素里耶》等。
上一篇:非洲兒童文學
下一篇:頌體,輸洛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