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歷山川,此地獨迴邅。百嶺相紆蔽,千崖共隱天。橫峰時礙水,斷岸或通川。還瞻已迷向,直去復(fù)疑前。夕波照孤月,山枝斂夜煙。此時愁緒密,口口魂九遷。
這是一首紀行詩,寫作者途經(jīng)琵琶峽時所見的雄奇景色,著重描寫了行船峽中的驚險激烈場面和作者恐懼、緊張的心理。
“由來歷山川,此地獨迴邅。”起首二句,總領(lǐng)全詩?!稗掃仭倍重灤┤?,是對琵琶峽險惡形勢的總的概括。蕭綱是游歷過名山大川的,他在出守地方為藩王時,曾到過不少地方,飽覽奇山異水。第一句即說明這一點。第二句一個“獨”字,筆鋒一轉(zhuǎn),說這一次途經(jīng)琵琶峽,卻是他一生中難忘的經(jīng)歷,其驚險壯觀遠遠超過了他以前各次的游歷。這二句由泛說到具體,由“山川”引出“此地”,突出了琵琶峽及其地理特征。
從第三句到第十句是全詩的主干,展現(xiàn)了行船峽中的驚險場面?!鞍賻X相紆蔽,千崖共隱天?!薄鞍佟薄扒А庇靡孕稳菖脥{兩岸崇山峭崖之多。“紆”是彎曲的意思。前句說明琵琶峽的兩岸不是直線的,而是迂回曲折的。群山沿著河岸逶迤起伏,重重疊疊、互相遮蔽。這是從橫的角度言。次句則是從縱的角度寫,“隱天”寫出兩岸山勢之高。斷壁峭崖,直插云天,遮天蔽日。同時也暗示了兩岸之逼窄。人在峽中,翹首仰望,只露出一線青天。這二句描寫岸上之景,不僅只是實寫,而且起著一種渲染、烘托環(huán)境氣氛的作用。一上來就給全詩罩上了一層險惡、愁慘的氣氛。
岸上的地形已如此險惡,水上情景更令人驚心動魄。“橫峰時礙水,斷岸或通川”,這二句從正面描寫峽中行船的情景,可說是“迴邅”二字的注腳。這段水路險象環(huán)生,但見水流湍急,河床忽寬忽窄,曲折迂回。一會兒有山峰橫亙在前擋住去路,水勢至此而急轉(zhuǎn)直下;一會兒眼看船將到岸,忽然柳暗花明,眼前突現(xiàn)一條淼淼大川。這二句具體描繪船行時的景象,同上二句相比,可說是動態(tài)的描寫,寫出了一路船行景物的變化,使人領(lǐng)略到峽中行船的驚心動魄。
“還瞻已迷向,直去復(fù)疑前?!边@二句詩結(jié)合著人物的心理感受寫琵琶峽的險峻奇特?!斑€瞻”句寫作者在舟中回首顧望時所見所感。在峽中行舟,猶如進入迷宮,景物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才一回頭,景色已變,迷失了向來之途徑。這說明峽中水勢之急,有如風(fēng)馳電掣?!爸比ァ本鋭t寫出了作者往前看時的心理活動。河水奔騰,險象環(huán)生,真不知該怎么走才好。一個“疑”字,透露出作者的驚懼疑慮心理。寫到這里,作者對琵琶峽湍急的水流、奇麗驚險的風(fēng)光已作了盡情的描繪,讓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
接下來的二句,卻在奔騰喧囂、緊張驚險的鏡頭中突然插入一片靜景,“夕波照孤月,山枝斂夜煙。”用以靜襯動的手法渲染出琵琶峽的險峻形勢。本來黑夜就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何況是在這樣一個陌生而充滿危險的地方。山間一輪明月孤孤單單地掛在空中,月光下河水起伏奔騰,山間的花草、樹木在朦朧的夜色中若隱若現(xiàn)。這里,畫面上似乎是一片寧靜,但夜色籠罩下琵琶峽的神密莫測感,卻滲透在景物的描寫之中了。全詩至此已完成了對“琵琶峽”旅程的描寫。
最后,作者以“此時愁緒密,口口魂九遷”(口口是缺字)作結(jié)。這是作者直抒胸臆的自白,是對這段艱難航程的內(nèi)心體驗,表現(xiàn)了作者在大自然的暴怒前的恐懼、緊張心理,可說是要言不煩的點睛之筆。
上一篇:《箜篌謠·漢樂府》原文|賞析
下一篇:《絕命辭·息夫躬》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