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鬢發復廣額,雙耳似連璧。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濃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握筆利彤管,篆刻未期益。執書愛綈素,誦習矜所獲。
其姊字蕙芳,面目粲如畫。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績。舉觶擬京兆,立的成復易。玩弄眉頰間,劇兼機杼役。從容好趙舞,延袖像飛翮。上下弦柱際,文史輒卷襞。顧眄屏風畫,如見已指摘。丹青日塵暗,明義為隱賾。
馳鶩翔園林,果下皆生摘。紅葩綴紫蒂,萍實驟抵擲。貪華風雨中,眒忽數百適。務躡霜雪戲,重綦常累積。并心注肴饌,端坐理盤槅。翰墨戢閑案,相與數離逖。動為壚鉦屈,屣履任之適。止為荼荈據,吹噓對鼎立。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衣被皆重地,難與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長者責。瞥聞當與杖,掩淚俱向壁。
《嬌女詩》與左思其他作品比較,無論是內容還是風格,都比較特殊。在這首詩中,左思以一種半嗔半喜的口吻,敘述了女孩子們的種種情感,準確形象地勾畫出她們嬌憨活潑的性格,字里行間閃爍著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筆墨間流露著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全詩可分為三大段。
第一段十六句集中寫小女兒紈素的“嬌”。先寫她的“嬌”模樣:皮膚“白皙”,口齒“清歷”,寬闊的額頭上披蓋著柔軟的黑發,輪廓精巧的耳朵像一對美玉——一個眉目清秀的“嬌女”宛然在目。接著,詩人寫紈素的“嬌”態:“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濃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大清晨,紈素學著大人的樣子畫眉,把眉毛畫得又粗又黑,像是掃帚掃地留下的痕跡;又學著用胭脂點抹口唇,弄得滿嘴通紅,連兩邊的口角也紅得一塌胡涂。清清秀秀的臉蛋完全變了模樣,上面是兩道粗黑的眉毛,下面是一張鮮紅的小嘴,她還沖著你挺神氣地笑哩,好像說:“你瞧我多美!”
接下去,作者分別從說話和寫字讀書的情形來寫紈素的嬌憨性情。“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連瑣”猶連環,指紈素說話語如貫珠,清脆悅耳;“明”疑是當時口語,和后世說的“潑辣”差不多,這句話說紈素發脾氣時說話又急又快。試想一下,小女依偎于膝下,時而興致勃勃地說著得意之事,時而氣惱地訴說心中的委屈,嬌語宛轉,怎不令人解頤!“握筆利彤管,篆刻未期益”,寫紈素對寫字的態度。“彤管”,即紅漆竹管,指上品好筆;“篆刻”,指小孩子學寫字。這會兒紈素煞有介事地坐在案前握筆寫字,多認真,多文靜啊!深知小女性情的父親卻說:她不過是喜愛那只漆得紅亮亮的好筆,覺得拿著好玩,并不是對寫字有多大興趣。“執書愛綈素,誦習矜所獲”,寫紈素對讀書的態度。“綈素”,指帛書,當時造紙術雖已發明,但還有不少書是寫在素帛上的。你看,小小年紀的紈素居然愛書,把玩不止。做父親的卻在一旁揭穿原委:她不過是喜愛“綈素”的潔白漂亮。更有意思的是“誦習矜所獲”一句。意思是說:紈素背得幾句書,認得幾個字,便洋洋得意起來,自以為無所不通了。這一句極其傳神地寫出了“初生牛犢”可笑可愛的“虎氣”。記得魯迅先生在一封信中曾談到他的兒子剛認得二百字,就很神氣地對父親說:“你如果字寫不出來了,只要問我就是!”這話也是“虎氣”逼人,可視為“矜所獲”的注腳。
第二大段十六句集中寫大女兒蕙芳的“嬌”。同樣是“嬌”,但蕙芳年齡稍長,因此“嬌”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作者緊緊抓住漸知人事的女孩兒特有的愛美心理來描寫。蕙芳已開始懂得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了,因此她不像妹妹那樣“黛眉如掃跡”,而是淡掃輕描;她也不像妹妹那樣“弄梳臺”,純粹把畫眉當成一件好玩的事,而是非常注意如何把黛眉畫得更稱心如意,所以她喜歡手執銅鏡,斜倚樓邊,借著明亮的光線把鏡中人照得更清晰……。她對著鏡子左顧右看,簡直入了神,全然忘記了母親要她學紡績的事——“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績”,生動地描寫了蕙芳顧影自愛的嬌媚情態。
接下去的四句繼續寫蕙芳“臨鏡”梳妝的情形。“舉觶擬京兆”,“舉觶”在這里是操筆的意思;“京兆”指漢京兆尹張敞為妻子畫眉的故事。這句說,蕙芳拿起眉筆給自己畫眉時,那股認真勁兒簡直可以和張敞給他夫人畫眉相比擬。這是做父親的打趣女兒的話。“立的成復易”,“的”,是指女子用朱丹點面的一種裝飾,其修飾效用與“美人痣”類似。這種“的”要求點得圓,大小適宜,這對小女孩來說是不容易的。所以蕙芳只好點成又抹掉,抹了又再點,直至滿意為止。“玩弄眉頰間,劇兼機杼役”二句,是父親對蕙芳如此熱心于畫眉點的發表議論。意思是說:蕙芳對鏡學妝忙個不停,比學織布還要緊張。“玩弄”一詞用得很妙,令人想見蕙芳描了又抹,抹了又描的忙亂情形。
接下去四句寫蕙芳學舞蹈和學調弦彈琴的情形。“從容好趙舞,延袖像飛翮”,古代趙國以舞蹈著名,這二句說:蕙芳學舞蹈,姿態從容,展開的袖子上下飄動,就像飛鳥的翅膀。“上下弦柱際,文史輒卷襞”,“上下弦”,就是調弦。這兩句說:蕙芳置琴于書案上調弦,琴身太長,只得把桌上的書籍擠疊在一邊。
最后四句寫蕙芳觀畫:“顧眄屏風畫,如見已指摘。丹青日塵暗,明義為隱賾”。屏風畫日久塵暗,已辨認不清了,人物形象也模模糊糊。但蕙芳粗粗一看,就煞有介事地指指點點批評起來了。“顧眄”,“如見”二詞,很準確地寫出了小孩子自以為是的心理。這幾句與“矜所獲”一樣,寫小兒的“無知妄說”,但紈素的“矜”主要是表現在神氣上,而蕙芳儼然已有個人見解,竟敢于大發議論了。
第三段二十四句合寫大小嬌女。她們一年四季都在盡情地玩耍。春夏之際,她們“馳鶩翔園林”,像小鳥一樣在花園里活潑地奔走,任意攀折花木,半生不熟的果實也被摘下來,拋來拋去地擲著玩。風雨也破壞不了她們玩耍的興致,反倒給她們增添了一個新節目:“貪華風雨中,胂忽數百適”,為了貪折花枝,不管泥里水里,一眨眼功夫就來回幾百趟。到了冬天呢,她們便在雪地里游戲,因為擔心鞋陷到深雪里,還特意用一道帶子把鞋綁得結結實實。
不過她們也有安靜的時候,你看這會兒她們對料理食品又發生興趣了,“并心注肴饌,端坐理盤槅”,正全神貫注地幫忙哩!可是,你叫她們去讀書寫字吧,卻一刻功夫也坐不住,“翰墨戢閑案,相與數離逖”,把筆墨收起來往桌上一扔,相約著跑得遠遠的。干什么去了?“動為壚鉦屈,屣履任之適。”據余冠英先生的說法,“壚鉦”,指賣小食者為招徠顧客而敲擊的樂器,“屈”疑是出字之誤。原來,她們聽見門外傳來鉦、缶之聲,哪里還坐得住呢!連鞋都顧不上穿好,拖著就往外跑。這一細節寫活了小孩子好動好奇的性情。
看完熱鬧回家,她們又“幫”著大人干活了:“止為茶荈據,吹噓對鼎立。”她們雙手按地,半趴在地上對著正在烹茶的鼎立吹火,干得還挺賣勁。可是活沒干多少,這身衣服全糟塌了:“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衣被皆重地,難與沉水碧。”油污煙熏,衣服變得五顏六色,連底色都看不出來了,浸在清水里也難以洗凈。怎不讓大人氣惱呢?
“任其孺子意,羞受長者責”,總結性地寫出二女撒嬌的原因。她們總是任性而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連個“不”字都不能說。這回卻聽說要用棍子狠狠打,不禁大感委屈,還沒有挨打,便先自抹開了眼淚;自尊心還很強,還怕別人看見,因此用手捂著,背過臉兒對著墻壁站著,就是不肯向父母討饒。“瞥聞當與杖,掩淚俱向壁”,這個結尾很風趣,既寫出了姐妹倆十足的嬌氣,又讓人看到那位一貫“任其孺子意”的慈父板起面孔,故作嚴厲的神態。人們讀到這里,不禁要對嬌女此刻的“悲”、慈父此刻的“狠”,報以會意的微笑。全詩就在這種詼諧、幽默的氣氛中結束。
從藝術上看,《嬌女詩》最顯著的特色在于它通過日常生活細節的敘述,生動地塑造了兩個“嬌女”的形象。作者并沒有直接說她們如何“嬌”,而是集中描寫她們種種精致的淘氣,通過她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動一靜,來表現她們的嬌憨性格,“字字是女,字字是嬌女,盡情盡理盡態”(譚元春《古詩歸》)。詩中所寫的學妝、握筆、執書、紡績、丹青、理盤槅、吹茶鼎等事;都是大人的正經事,可是女孩兒們偏偏樣樣要學著干。而這些正經事務一到她們手里,就成了大有玩頭的游戲。作者正是巧妙地把這些正經事務穿插在她們的日常活動中,借此寫出她們的天真稚氣、任性胡鬧。
從結構上看,這首詩先分寫,后合寫,如此構篇,不僅章法井然,而且造成詩勢的自然流動。分寫之時,娓娓說來,語調舒緩,宛如兩條清澈的小溪,不時泛起歡快的漣漪……。第三段的合寫,“馳鶩翮”,“驟抵擲”、“眒忽數百適”,“務躡霜雪戲”……,她們活潑的身影飛來飛去,敘述的語調也隨之變得緊促起來,節奏加快了,猶如那兩條小溪匯合在一起,推波助瀾,掀起了一朵又一朵調皮的浪花……。作者先分寫她們各自的“小”淘氣,然后寫她們一起攀折花枝,生摘果實,門外觀景……,淘氣諸事一件比一件惹大人氣惱,最后才是“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終于到了“當與杖”的地步。“吹噓對鼎立”這一事件就像溪流中跳出的最大一朵浪花,而全詩就在這戲劇性的高潮中戛然結束。通篇詩勢由低轉高,在最高點“定格”,自然流暢,毫無牽強之處。
《嬌女詩》語言質樸,詩人有時還故意用些俚語來增強詩歌的詼諧氣氛。不過,左思在注意語言的通俗性的同時,更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形象性。例如,“明朝弄梳臺”的“弄”字,令人想見出小女孩把玩胭粉的形態;又如,詩人不說“點的”,卻說“立的”,使人想到用尖尖的筆端在臉上點的時,動作之輕之快。還有,“馳騖翔園林”的“翔”字,“并心注肴饌”的“注”字,前者寫活潑輕快之態,后者寫聚精會神之態,都十分傳神。
左思是一位深愛兒女的慈父,因此在這首詩中他用一種又喜又惱的語調數落嬌女的種種“劣跡”:“這兩個孩子多嬌橫,多淘氣,多讓人心煩啊!”明里是責備她們不醒事,骨子里是夸耀她們的靈俐活潑。孩子們種種淘氣的舉動,在慈父的眼里都是一幅可愛的畫,一支動聽的歌。即使在她們嬌到“登峰造極”而“當與杖”時,左思也禁不住流出一段矜惜之情。而寓褒于貶,是疼愛兒女的父母們常用的形式,古今皆然啊!因此,盡管千百年的時光流逝了,但我們仍然會被詩中那一幅幅慈父嬌女融然相依的情景所感動。
左思的《嬌女詩》第一個集中筆力描寫兒女骨肉之情,在題材和表現手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此后,寫小兒女的詩篇逐漸多起來了。像陶淵明《責子》詩語言之樸素、幽默,李商隱《驕兒詩》對兒童繪聲繪色的刻畫等,都不同程度受到《嬌女詩》的影響。再如杜甫名篇《北征》中那段令人破涕為笑的穿插:“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籍畫眉闊。……”這在杜甫雖是寫實,但顯然也受了《嬌女詩》“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的啟發。
上一篇:《回車駕言邁·無名氏》原文|賞析
下一篇:《孔雀東南飛·無名氏》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