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常思歸,登臺臨綺翼。
才見孤鳥還,未辨連山極。
四面動清風,朝夜起寒色。
誰知倦游者,嗟此故鄉憶。
這是一首用樂府題寫的去國懷鄉之作。清聞人倓《古詩箋》注:“若齊謝脁,但言臨望傷情而已?!贝苏f甚是。這首詩寫于荊州,當時詩人為隨王蕭子隆的文學侍從。據《文選》李善注:謝脁有莊園在京城建康東首的鐘山腳下。
首句點明一篇主旨——“思歸”?!扒Ю铩保瑢戨x家路程之遠?!俺!?,寫離家時間之久和“思歸”之心切。次句寫登臺。因“思歸”而來登臺,目的是想遠眺故鄉所在,以慰鄉關之思?!熬_翼”,像鶯鳥羽毛一樣薄而美的絲織品,這里指窗簾。
“才見孤鳥還,未辨連山極”,寫登臺所見。他登上高臺,憑窗舉目,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倦飛歸巢的孤鳥。“孤”字似寫飛鳥之狀,而實寄詩人自己遠離故鄉,客羈異地之情?!肮馒B”離巢思歸而自歸,而客羈異地的自己,“?!笔恰八細w”卻是回歸不得。以有情之人喻無情之鳥,卻人不如鳥,則更見離人思歸不得愁苦之深。接著,詩人目光由近而遠,向他家鄉方向望去。他多么想借此高臺一覽其故鄉所在。然而,極目遠天,唯見山巒連綿。望斷關山,“未辨”家鄉何處。上句“見”字,寫無意中被動地看到;下句“辨”字,寫有意地主動遠眺?!拔幢妗倍?,用意尤苦,是說:詩人翹首癡立,凝目遠方,尋找故鄉,辨盡千山都不是,然心猶未灰,而在繼續辨認,以期辨得故鄉之所在??梢娫娙怂监l之情是何等之切。
上面二句寫目之所見,接著“四面動清風,朝夜起寒色”二句寫身所感受。因是高臺,四面皆窗,故能感到“四面”清風之“動”。詩人早晨即來登臺,辨認故鄉所在,一直辨認至夜晚?!俺埂?,寫辨認時間之長。孤身遠羈、思歸不能、望鄉不見,已是十分凄涼。不見故鄉而不愿離臺而去,暮色降臨,清風四起,寒氣砭人,此境此景此情,更是無限凄涼。
“誰知倦游者”句,與首句照應,揭示“思歸”之意。詩人早期憑借自己的文學才華,奔走“游”歷于蕭齊權貴之門,以謀求官職。然而直至當時,還僅是一名官卑職微的地方王的文學侍從。他自然感到極度的?!熬搿薄5@種心情是能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故“誰知”二字,正是有口難言所致。而“倦游”一語實含萬般辛酸。最后“嗟此”一句,把胸中這萬般辛酸傾盆倒出。而“嗟此”一聲的悲慨郁結之氣遠達于高臺四野。
全詩八句,從“思歸”起,到“故鄉憶”結。明寫“思歸”之情,實寫“倦游”之意。以景襯情,融情入景。如走珠流玉,讀來意味深沉,凄楚動人。
上一篇:《臨高臺·蕭衍》原文|賞析
下一篇:《九日閑居并序·陶淵明》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