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明詩正聲
明詩選集。十八卷。明穆光胤編選。穆光胤字仲裕,漆園(今山東曹縣)人,仕履不詳。穆氏論詩一遵高棅論詩主張,尤其佩服所編之《唐詩品匯》,認為此書“盡一代之風雅,歸一人之矩矱”,因此他立志仿照《品匯》的縮編本《唐詩正聲》,“妄取昭代諸名家集,自洪(武)、永(樂)而下,隆(慶)、萬(歷)而上,其間名已著而人以仙游者稍為次第”(見自序)。編者強調的“正聲”,多指格調聲律的雅正,亦即自序所云:“五音迭奏,洪律不奸,而后可謂之正”,“聲出金石,調和律度,無非同歸于正者”。并將聲韻律度合乎之正者神秘化,認為它可以“節八風成萬物,動風云而致鱗羽”。這比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反復強調的音節、聲調和其所構成的格調律度說又進了一步。本乎此,于是“一切促節繁響,淫聲哇韻,俱屏而不用”。那些在描寫技巧上有顯著成績,學識宏富,才能卓著者,只要不軌于“正”則一概不收。全書共選詩一千一百馀首,作者一百二十人,雖說還是以二李(夢陽、攀龍),何、王(何景明、王世貞)為主,但入選面還是很廣。正如商周祚在《序》中所說:“朝不數人,人不數首,而諸人之豐神,累朝之風氣,并見互形。”頗能代表初明及盛明詩歌創作成就,在明詩選本中是較好的。有日本享保乙巳(1725)年奎文館刻本,書中標陳眉公(繼儒)批點,實際并無批評品藻文字,只有一些圈點。此亦書商招徠顧客之慣用伎倆。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無一字無來處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晉陶靖節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