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冠:帽子。瀟瀟:形容雨勢急驟。長嘯:感情激動時張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之舉。等閑:輕易,隨便。靖康恥:指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京城汴梁,掠走徽、欽二帝。賀蘭山缺: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此處指金兵占領區。缺:山口。胡虜、匈奴:指金兵。朝天闕:指朝見皇帝。天闕,天子宮殿前的樓觀。
【鑒賞】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岳飛率軍節節勝利,大有一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老巢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岳飛立即班師。岳飛痛感坐失良機,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滿江紅》。其詞英勇悲壯,高亢激越,唱出了千百年來愛國熱血之士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
上闋通過憑欄眺望,抒發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首三句講,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眼看成功毀于一旦,岳飛怎能不憤怒至極,怎奈君命難違,心中的悲憤無處發泄。“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禁不住仰天長嘯,心中的豪情壯志強烈地沖擊著自己。“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多年來馳騁疆場,縱橫各地,艱苦奮戰,也曾立下碩碩功勛,可這些功名與盡忠報國的壯志來比,只不過是塵與土,不值一提。“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作者以近乎直白的語言道出了趁年輕要努力作為的迫切心情: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這句話已成為日后無數仁人志士、有志之士鼓勵自己的座右銘。
下闋表達雪恥復國,重整乾坤的壯志。“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這里,作者重提宋朝的歷史悲劇,沉痛中包含由屈辱激起的復仇決心。“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幾句是說,我們一定會駕上戰車,踏破敵陣,橫掃金兵。作者遣詞造句生動形象,“饑餐肉、渴飲血”,進一步表達出誓絕匈奴的壯志,同時也表達了對入侵的匈奴無比痛恨和宋軍必勝的樂觀心情。末句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闋”作結,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皇上報告勝利的消息,突出表明了岳飛忠君報國的思想,可歌可泣。
全詞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陳廷焯評此詞:“何等氣概!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白雨齋詞話》)。
上一篇:賀鑄《綠頭鴨·玉人家》宋詞賞析
下一篇: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