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湘中送胡德華
芳蓮墜粉,疏桐吹綠,庭院暗雨乍歇。無端抱影銷魂處,還見篠墻螢暗,蘚階蛩切。送客重尋西去路,問水面琵琶誰撥?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鴂。
長恨相逢未款,而今何事,又對西風離別?渚寒煙淡,棹移人遠,飄渺行舟如葉。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羅襪。歸來后,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瓏閑看月。
【注釋】
湘中:湖南一帶地區(qū)。作者于孝宗淳熙初曾客居于此。胡德華:不詳。抱影:守著自己的身影。篠(tiao)墻:竹籬笆。篠,嫩竹。蘚階:長滿苔蘚的石階蛩(qiong):蟋蟀。琵琶誰撥:用白居易在潯陽江頭聞琵琶的典故。《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未款:未能盡敘友情。文君:漢代司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此處代指胡德華之妻。倚竹愁生步羅襪:化用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和李白《玉階怨》詩“玉階生白露,夜夜侵羅襪”二句,表現胡妻盼歸之情。“下了珠簾”二句:化用李白《玉階怨》詩“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之句。
【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詞。上闋寫離別前的憂傷,仍采用以景寓情的手法。“芳蓮墜粉,疏桐吹綠,庭院暗雨乍歇。無端抱影銷魂處,還見篠墻螢暗,蘚階蛩切”。一場春雨,打得蓮花紛飛,梧桐飄零,詞人正自傷心處,卻見竹籬下螢火閃爍,砌階上蟋蟀悲啼。滿眼所見,盡是蕭條冷落之象。用以渲染離別的愁緒。“送客重尋西去路,問水面琵琶誰撥?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鴂”。詞人送客西歸,不知江上誰為我們彈奏琵琶?可惜這么美好的江山,只有鵜鴂悲鳴。詞人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故事,表示自己與友人依依難舍之情,而“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鴂”,把水闊天空、四顧茫然的凄清一語寫盡,表達了此時詞人內心的沉重。
下闋先寫別離場面,“長恨相逢未款,而今何事,又對西風離別?渚寒煙淡,棹移人遠,飄渺行舟如葉”。相逢總恨短,而今又要匆匆離別了。洲渚上寒煙籠罩,船兒漸行漸遠,宛如江面上漂浮的樹葉。可以想象詞人久久目送遠行的船影,已經目光朦朧了。隨即筆鋒陡轉,詞人從惜別之情走出來,把筆端移到了胡德華的妻子身上,從對面著筆。“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羅襪。歸來后,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瓏閑看月”。詞人設想友人此歸,已是其家人妻子久已盼望的事了。此刻她正倚竹而望,連露水打濕羅襪也不知覺。回家后,你們一定會舉杯共飲,放下珠簾,一同欣賞玲瓏皎潔的明月。想人家親人團聚,乃是人生樂事,怎能盡顧一己之哀愁!所以詞人放下離愁別緒,轉而為友人道出深深的祝福。
此詞情感真摯,雖然凄婉但并不哀傷,上下兩闋從不同角度分別寫了自己與胡妻對胡德華歸鄉(xiāng)的不同感覺,既是對比,又相互映襯,表明人生之事難以萬全,猶如桃李芬芳,各有千秋,當欣然面對。
上一篇:姜夔《暗香疏影》宋詞賞析
下一篇:陸游《卜算子·詠梅》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