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墨翟·公輸子為鵲
亦題《公輸削鵲》。戰國寓言小說。墨翟撰。原載《墨子·魯問》。今見孫詒讓《墨子閑詁》。《慎子》中亦載有此故事。陳蒲清等編《中國古代寓言選》、王玄武等編《中國歷代寓言選》皆錄入。故事敘述:公輸子用竹木削制了一只鵲鳥。做成之后,開動機關,鵲鳥展動翅膀,直上天空,飛了三天,還沒有落下來。公輸子十分得意,自以為巧妙極了。墨子知道后,趕來對公輸說:“你做喜鵲,還比不上匠人做車轄,他用三寸長的木料,一下子就砍削成了,卻能載五十石的重量。所以制做東西,對人有利益,才能稱為‘巧’;否則,沒有實用價值,就只能叫 ‘笨拙’了。”墨子用這則寓言,現身說法,反映了他對巧拙的看法,說明發明創造必須有利于人類。這里,墨子以對人類社會是否有利作為判斷技藝優劣的標準,并據此肯定木匠削制的車轄,這是對的。但是,墨子否定魯班精心制作的喜鵲,卻反映了他的實用主義的狹隘眼光。故事用夸張的藝術手法,馳騁想象,描繪了公輸所制木鵲的精巧。“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真是絕妙之極! “……公輸子自以為至巧”,木鵲的高飛,公輸子的得意神情,都有力地烘托出他自己的精湛技藝。從這一角度來說,本篇可算中國古代較早的科幻小說。
上一篇:《秦漢·韓嬰·公儀休相魯》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冠先》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