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等卷二《十四·寒》原文|譯文|賞析
【原文】
莊生蝴蝶,呂祖邯鄲。
【譯文】
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等到醒來,又發覺自己仍是莊周。他搞不清是自己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唐開元年間,呂洞賓云游邯鄲,在一旅舍里,正巧旅舍主人在蒸黃粱飯。還有個姓盧的書生因做不成官而心情苦悶。呂洞賓使取出一個青瓷枕頭,讓盧生枕著睡覺。盧生就夢見自己做了大官,享盡了榮華富貴。然而醒來后,卻發現主人的黃粱飯還沒有蒸熟。后人以“一枕黃粱”、“黃粱美夢”來嘲笑那些醉心功名的人。
【原文】
謝安折屐,貢禹彈冠。
【譯文】
東晉時,謝安為丞相。北方前秦大舉入侵,謝安派侄子謝玄帶兵出征,在淝水邊大破前秦。捷報傳來時,謝安在人前沒有喜形于色。后一人回屋,因為實在太高興了,過門檻時竟然絆倒了,結果折斷了屐齒。漢貢禹與王吉十分要好。王吉做了益州刺史后,貢禹知道自己也快做官了,所以彈冠相慶,果然不久王吉向漢成帝推薦了貢禹。
【原文】
顗容王導,浚殺曲端。
【譯文】
晉王敦作亂,他的堂兄王導也受到了牽連。周顗向晉元帝申辯救了王導,但王導不知內情。后來王敦領軍入京,殺了周顗。當王導看到周顗為救他寫的奏章,非常愧疚,哭泣說:“我雖然沒有殺你,但是你卻是因我而死的。”宋曲端為威武將軍,勇猛善戰,深得軍心。但和宣撫使張浚意見不合,張浚就誣陷他謀反,并把他殺了。
【原文】
休那題碣,叔邵憑棺。
【譯文】
明姚康,字休那,他一向清心寡欲,不貪功名。七十歲剛過,就自題墓碣說:“吊有青蠅,幾見禮成徐孺子;賦無白鳳,免得書稱莽大夫。”明方叔邵性格豪放不羈,一日忽然得病,他就穿戴整齊坐在棺材中,靠著棺材板寫遺書,寫好后就躺下死了。
【原文】
如龍諸葛,似鬼曹瞞。
【譯文】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的長兄諸葛瑾為吳國效力,族弟諸葛誕效力于魏。當時人稱蜀國得龍,吳國得虎,魏國得狗。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從小詭計多端,因叔父常在曹操父親面前說曹操壞話,曹操便懷恨在心。一次,他故意裝瘋,讓叔父看見告訴父親。等父親來時,曹操裝成沒有任何事的樣子。并對父親說:“我根本沒有毛病,叔父卻經常詛咒我。”結果父親不再信任曹操叔父,曹操便肆無忌憚了。
【原文】
爽欣御李,白愿識韓。
【譯文】
漢李膺,為當世名士,從不結交俗人,只以荀淑為師。荀淑的兒子荀爽一次為李膺駕車后,非常高興。可見李膺是多么為人仰慕。唐韓會,曾為荊州刺史,人稱韓荊州,愛結交士人,喜推薦賢能。李白仰慕韓會賢名,作《與韓荊州書》說:“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原文】
黔婁布被,優孟衣冠。
【譯文】
黔婁子,春秋時齊國的隱士,品德高尚,堅守正道。他家境貧寒,死時妻子用布被來遮蓋他的尸體,但因被子太短,無法同時蓋住頭和腳。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為政清廉,兩袖清風,死后他兒子以幫人挑柴養活自己。優孟知道后,就穿戴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對楚莊王說孫叔敖的往事,楚莊王大受感動,于是賞賜給孫叔敖的兒子一塊土地。
【原文】
長歌寧戚,鼾睡陳摶。
【譯文】
寧戚,春秋時期衛國人,家境貧寒。一次晚上在齊國,拉長聲音唱歌時被齊桓公聽到,齊桓公認為他是一位賢士,就拜他為上卿。五代宋初陳摶,后唐時考進士不中,便隱居在武當山、華山,修煉道術,能夠辟谷,經常長睡,有時一百多天才醒來。
【原文】
曾參多益,龐德遺安。
【譯文】
曾子得了病對兒子說:“我沒有顏回那樣的才德,沒有什么可教給你們的,然而君子必須務益。開花多而結果少,在于天;說話多而行動少,在于人。”漢末龐德公隱居于峴山,荊州刺史劉表登門拜訪,見他正在耕種,便問他:“先生不接受官家的俸祿,拿什么東西留給子孫呢?”龐德公說:“別人留給子孫的是危險,我留給子孫的是安全。”
【原文】
穆親杵臼,商化芝蘭。
【譯文】
漢公孫穆年輕時家境貧寒,在大學讀書時,就受雇到吳祐家舂米。言談之間,吳祐發現他學識淵博,出言不凡,于是兩人在杵臼之間結下了交情,世稱“杵臼交”。人商和端木賜都是孔子的學生。孔子對曾子說:“我死后,商將天天進步,賜將天天退步。”曾子問何故,孔子說:“商喜歡和比自己好的人相處,賜喜歡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了解一個人,看他的朋友就行了。所以說,與善人住在一起,就像走進有蘭花芝草的房間,呆久了就和蘭花芝草同化了。與不善之人住在一起,就像走進賣鮑魚的市場,呆久了就和鮑魚同化了。藏在紅色顏料里就變成紅色,藏在黑漆之中就變成黑色。所以君子一定要謹慎地選擇朋友。”
【原文】
葛洪負笈,高鳳持竿。
【譯文】
晉葛洪家境貧寒,又幾次遭火災,家中的書籍都被燒光了。他曾經負笈徒步尋訪老師,借書抄寫。高鳳,漢代名儒。有一天他妻子在庭院里曬麥,叫高鳳持竹竿防雞來偷食。后來天下起了暴雨,麥子都漂走了,高鳳仍然手持竹竿在背誦經文。
【原文】
釋之結襪,子夏更冠。
【譯文】
東漢張釋之官至廷尉。于隱居的王生交情很好,一次王生的襪帶松了,襪子滑了下去,就對張釋之說:“為我結襪!”張釋之過去跪著替他結好了襪帶。杜欽,杜鄴,兩人的字均為子夏,頗有文才,因為兩人常被叫混了。所以杜欽做了頂小冠戴在頭上,這項小冠高寬才二寸,因此京師人改稱杜欽為“小冠杜子夏”,稱杜鄴為“大冠杜子夏”。
【原文】
直言唐介,雅量劉寬。
【譯文】
宋唐介,宋仁宗朝為御史,敢于直言上諫,因上疏彈劾文彥博被仁宗貶為英州別駕。漢劉寬性情仁厚,待人寬宏大量。嘉平年間拜為太尉。在他將要赴朝會時,一女婢捧肉羹倒濕了他的朝衣。劉寬不僅不怒反而問女婢說:“羹燙了你的手沒有?”曾經有人誤認劉寬駕車的牛是自己的,劉寬便把牛交給那人,后來誤認者找到了自己的牛,就送還劉寬的牛并向他道歉,劉寬卻反過來安慰他。
【原文】
捋須何點,捉鼻謝安。
【譯文】
南朝人何點,氣度儒雅,博覽群書,他與梁武帝有舊,武帝即位后想拜他為侍中,何點用手捋武帝的胡須說:“你想叫我做你的臣子嗎?”不久便托辭離去。晉謝安年輕時就很有名氣,但遲遲不肯做官。夫人開玩笑說:“大丈夫不應當這樣啊!”謝安捏住鼻子做了一個牽牛的姿勢說:“做官之事我只怕也免不了啊!”直到四十多歲,他才接受朝廷的任命。
【原文】
張華龍鲊,閔貢豬肝。
【譯文】
晉陸機曾送張華一些鲊,張華說:“這是龍肉啊!”于是將苦酒灑在腌魚上,腌魚馬上發出了五色光芒。漢閔貢,世人公認他很有節操。他曾經客居安邑,家境貧寒,每天只買一片豬肝。
【原文】
淵材五恨,郭奕三嘆。
【譯文】
宋彭淵材曾說平生有五恨:一恨鮒魚多骨;二恨金橘帶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曾鞏)不能做詩。晉羊祜管理荊州諸軍事,深得人心。后羊祜調回洛陽,野王縣令郭奕為之嘆息再三。
【原文】
弘景作相,延祖棄官。
【譯文】
南朝陶弘景讀書萬卷,齊永明年間,辭官歸隱茅山華陽洞。梁武帝每有國家大事,就向他咨詢,人稱他為“山中宰相”。唐元延祖立志不入仕途后,被逼做了官。最終他還是棄官而去,說:“人活著吃飯穿衣可以抵擋饑寒就行了,不應該再有所求。”
【原文】
二疏供帳,四皓衣冠。
【譯文】
漢疏廣為太子太傅,其侄疏受為太子少傅。在位五年,疏廣對疏受說:“知足就不會受辱,知止就不會危險,功成身退是自然之道,再不離去恐怕會后悔的。”兩人于是上疏請求退養。皇帝批準了并賞賜他們黃金百斤,公卿大夫也紛紛供帳為他們餞行。漢高祖打算改立太子。張良建議呂后把“商山四皓”請來。然后,呂后宴請高祖,太子作陪,四人侍從。高祖見四人須眉皆白,氣度不凡,得知他們的身份后,驚訝他們為何以前請不來,而現在卻來了。四人回答說:“陛下看不起士人,我等義不受辱;太子仁慈忠孝,我等愿為之死。”高祖聽后打消了廢立太子的想法。
【原文】
曼卿豪飲,廉頗雄餐。
【譯文】
宋石延年,字曼卿。有一次朋友劉潛來拜訪他,兩人豪飲,到半夜時酒喝光了,便將一斗醋也喝光了。戰國時,廉頗為趙將,趙悼襄王即位后派樂乘頂替廉頗,廉頗一氣之下投奔魏國去了。后來趙國被秦兵圍困,悼襄王派人去請廉頗。因使者被賄賂,所以回報說:“廉將軍雖然年紀大了,還很能吃飯,但吃一餐飯卻要上三次廁所。”于是悼襄王打消了請廉頗回國的念頭。
【原文】
長康三絕,元方二難。
【譯文】
顧愷之,博學多才,是晉代有名的畫家。世傳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漢陳寔的長子陳紀,字元方,次子陳諶,字季方,與陳寔一起號稱“三君”。當時人評論元方、季方兄弟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這就是“難兄難弟”的出處。
【原文】
曾辭溫飽,城忍饑寒。
【譯文】
宋王曾,咸平年間殿試第一。因劉子儀開玩笑說:“狀元試三場,一生吃著不盡。”而心中不快,說:“王曾我平生志不在溫飽。”唐陽城是位有道之士,隱居在中條山中。有一年鬧饑荒,陽城用榆皮煮粥吃,堅持講學論道。后來官至諫議大夫。
【原文】
買臣懷綬,逢萌掛冠。
【譯文】
漢朱買臣家境貧寒,后任會稽太守。赴任時他身穿舊衣,身懷印綬步行來到官邸。小吏們看貝他懷中露出來的印綬,才知道是新太守。漢逢萌曾為亭長,感嘆說:“大丈夫怎能受人約束呢!”于是棄職赴長安求官。當時王莽殺了兒子王宇。逢萌對友人說:“三綱已經滅絕了,再不離去,災禍就要降臨了。”于是掛冠離去。
【原文】
循良伏湛,儒雅倪寬。
【譯文】
更始年間,天下豪杰紛紛起兵討伐王莽。當時伏湛任平原太守,帶頭捐獻俸祿救濟饑民,一郡賴以保全。漢倪寬曾為同州刺史,寬厚儒雅,因所征收的租稅太少而要被免官。老百姓聽說后紛紛前去交租。結果同州交租最多,倪寬的政績考核為最上等。
【原文】
歐母畫荻,柳母和丸。
【譯文】
歐陽修四歲喪父,由于家境貧寒,母親鄭氏用荻桿在地教他認字。歐陽修后來中進士,名滿天下。唐柳公綽妻韓氏,治家嚴肅,曾將苦參、黃連、熊膽等研成粉末,制成藥丸,讓兒子深夜學習時含在口中提神。
【原文】
韓屏題葉,燕姞夢蘭。
【譯文】
唐僖宗時,宮女韓翠屏在紅葉上題詩,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紅葉順水流出宮中。學士于祐恰好拾到了紅葉,他也在一片紅葉上題詩道:“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與誰?”后被韓翠屏得到。皇帝遣放宮女,于祐和韓翠屏結為夫妻。春秋時鄭文公的小妾燕姞,曾夢天使送蘭花給她,后來懷孕生下鄭穆公,就給穆公起名為蘭。
【原文】
漂母進食,浣婦分飯。
【譯文】
漢韓信年輕時在城下釣魚,有個漂母因可憐他就分給他飯吃。韓信說:“我如果富貴了,一定會報答你。”漂母大怒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豈是希望得到你的報答!”春秋時,伍子胥從楚國逃往吳國。到溧陽,向一個在瀨水邊洗衣服的女子要吃的,她就給伍子胥飯吃。伍子胥說:“希望你不要告訴別人。”離開后,回頭見那個女子已投水自盡。
上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十三·元》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治家名言·龍文鞭影—明蕭良有《十五·刪》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