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毀鄉?!吩呐c賞析
鄭人游于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 “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注釋】鄉校:鄉間用于私人講學或聚會議事的公共場所。然明:人名,鄭國大夫。遽(jù):就,竟。
【譯文】鄭國人常常閑聚在鄉校里,議論朝政得失。鄭國大夫然明就對子產說:“不如毀掉鄉校,你看怎么樣?”子產說:“為什么呢?人們在早晚休閑時間里到那里去相聚游玩,議論執政的好壞得失。他們認為做得好的,我們就繼續推行;他們所討厭的事情,我們就加以改正。這本來是我們為政的老師,為什么要毀掉它呢?我只聽說盡力做好事可以減少怨恨,沒聽說依仗權力就能防止怨言??繖嗔碇浦棺h論,那就像堵塞河流一樣,可是一旦洪水大決口,傷害的人必然更多,那時我們就無法挽救了。不如現在開個小口子加以疏導,不如聽取他們的議論并把它當做治病的良藥?!?/p>
【評說】以一種謙卑敬畏的姿態,采取公開透明的途徑,來尊重民眾的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不僅需要大度寬容的政治智慧,更需要有足夠的勇氣。然明企圖封鎖輿論的拙劣手法不僅表明統治者對于自己的權力過于傲慢自負,也表現出一種對權力不自信的心態。與此鮮明對比的是,子產不僅允許國人議論政事,而且樂意從中吸取有益的建議,表現出子產作為一個政治家所具有的理性開明精神和坦誠無私胸懷。
上一篇:《不死讀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不求人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