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展芭蕉
作者: 徐楓
【原文】:
錢珝
冷燭無煙綠臘干,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原文作者】:錢珝
【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不僅寫出了芭蕉未展時的形狀和顏色,而且在很單調的沒有展開的芭蕉身上,聯想到了少女特有的含情脈脈、芳心未展的樣子,寫得很有情趣。
第一句是用擬物的手法,從外表形狀和顏色上寫未展芭蕉的特色。“冷燭”,是說芭蕉未展開時,那緊緊卷縮著的樣子,很像一支臘燭,但臘燭點燃時有暖暖的火光,有淡淡的煙氣,而未展芭蕉沒有,所以說是“冷燭”,而且“無煙”。“綠臘”,是說它的色澤翠綠翠綠的,好像敷著一層薄薄的臘一樣。
第二句用擬人的手法,把未展芭蕉在春寒中卷縮不舒的樣子和柔弱輕盈的體態,比做芳心未展的少女。芭蕉卷成臘燭一樣時,最里面的一層叫蕉心,在冷冷的春寒里,它亭亭玉立,雖然很想舒展開來,但由于氣候太冷,由于初春環境的束縛,它只好暫且不露,默默卷縮著。這“芳心”怯怯的樣子,好嬌羞,好柔情,把它比作少女的芳心,真是太形象,太美妙了。
第三、四兩句,用還沒有拆開的書札比作未展芭蕉。古時候的書札常常卷成圓筒的樣子,和未展芭蕉很相像。所以這個比喻很形象。但在詩人的聯想里,這卷成筒狀的芭蕉就象少女的書札一樣,深藏著她的一片芳心,被密密封著口,不肯讓外人知道。但是,東風吹來,天氣暖和了,就象芭蕉最后還是會在陽光下舒展開來一樣,少女的心事,不也總會讓人知道嗎?那么,為什么不主動把這樣美好的情懷坦露出來,去迎接春天,呼喚春陽的朗照呢?這一層意思,使這首詩有了更美好,更開朗的情思。
這首詩比喻很形象,很巧妙,而且生動,聯想很豐富,很優美。我們可以想見,詩人對未展芭蕉的觀察有多認真,多仔細,對少女因為環境的原因不敢透露深藏的心事的情形,又是多么體察入微,同情關懷備至。
上一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雜詩(君自故鄉來)》少兒唐詩鑒賞